的时候,孙仁琢磨着这一百两银子不能白花,就让护院开着收割机去田地里忙活了。
这二十亩地就花了两天时间就收割完毕。
孙仁看到这个情景整个人都呆了,这时候他倒也没有觉得这一百两花得不值了,因为其他和孙仁一样的地主乡绅看到孙仁家的景象,对着他挥舞的银两,让孙仁他家帮忙收割麦子了。
一开始孙仁自然是狮子大开口,一亩地想收这些乡亲们一两银子,但其他人也不是傻子,收割机是什么个价格他们也和官府打过交道,也不是只有孙仁一家有,不过是孙仁他家先收割而已。
最终商谈了一番,只按一天一两银子的价格租赁了孙仁家的收割机。
这样也行啊,孙仁美滋滋地在家数着银子,然后收割季还没过完,他们家护院也跑了。
他们开着农机忙活一天能赚一两银子,那为什么不自己干去?
完全不会开收割机的孙仁那时候就只能看着收割机干瞪眼。
而因为收割机的好用被众人知道,蜂拥购买的人多了,官府看这情况也不卖了。
倒不是官府准备待价而沽,而是这种东西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大邵现在铁类物品本来就挺短缺的,分发到县府下来的机器本来也都没有多少台,而农机对于现在人手不足的各地主来说可以说是必需品,他们不可能让这些人都买了去。
为了避免卖空之后,其他商人地主啥的搞事情,或者反复炒出来个高价,官府这边就改了售卖方式,每类农机都会留那么三五台的放在县府这边用以租赁使用。
租赁费用也并不贵,每台一天也就两百文钱,这也是为了平衡外头的价格,不至于太夸张,就是需要排队很长时间。
而没了护院后,孙仁最终只得花钱,让自己感兴趣的孩子去培训怎么开收割机了,但收割机他们家是买了,可也只是能收割而已,其他农活也一样要做。
有了肥料之后,二十亩地的产出作物可一点都不少,哪怕孙仁再次花钱雇了人来帮忙处理,也耗费了不少时间。但孙仁这一番盘算下来,除去收割机的购买和营收之外,这二十亩地的粮食收获比当初和佃户三七开的时候要好一些。
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他家护院和仆役……几乎都没有了。
现在孙仁家里除了他这个老爷和夫人之外,不管是妾室还是子女,都得要自己照顾自己,少了这么多开支之后,自然整个情况就好多了。
可他地主老爷的体面可都没有了!
孙仁对此是很不高兴的,但看着自己周围和他一样做地主乡绅的各家情况,其实也都和自己差不了多少后,也算心里平衡了不少。
但日子这样过下去不行啊,没有佃户也没有仆役,总不能真的让他们这些老爷们去地里刨食吧!
孙仁他们这些做地主的就聚在一起商议了。
左右去岁的收成还不错,家里也没有什么人口了,不若闹一闹,官府里头不解决,他们今年就不种地了,地里没有收成看看官府里头那些当官的着不着急!
孙仁他们的算盘打得确实不错,官府确实着急了。
而官府给出来的解决方法就是,带头闹事的抓起来,家全给抄了,人送去矿区挖石头去了,土地本来朝廷就全部收归国有,既然他们不想种,那么很好,就分给其他人吧,当初不少工人就是因为不想去别处,也没有田地,所以才转行的,现在有多余的田了,当然可以考虑上这些人。
这时候孙仁他们总算想起来,现在他们头上的官府是革新过的,一开始建立起来就是宰了很多当地的大家族和过去那些官僚,抄家都抄出来经验的家伙们担任的。
孙仁家里只有二十亩地称不上多大的派头,官府也只是想以儆效尤,算是幸存了下来,搞事当然是不敢再搞事了。
二十亩地的耕种孙仁也算是吃够了苦头,加上官府里头陆陆续续出了新的农机,从最初只有翻地和收割,也出现的播种,施肥,杀虫喷药,脫粒等等的机子。
一些偏僻狭小不适合农机运作的地方,孙仁捏着鼻子按照八二分成租给佃户,其他的相邻广阔的田地,孙仁到了时节就去官府里头租赁机子去田里劳作。
但是农机哪里有那么好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