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新顺1730> 第一二八章 得分点和槽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二八章 得分点和槽点(2 / 2)

昔汉武拓西,北击匈奴,凿空西域,数度用兵于大宛,或曰户口减半而罪己,然终汉一朝,不曾有腥膻九州事。后言: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西域既开,得葡萄、石榴、苜蓿等,又有大宛良马。以货殖交于大夏等国,互通有无,始知极西尚有国。

待汉亡,又有三国事,晋以立,八王祸,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夷狄辈借机而叛,至衣冠南渡。

隋以后,李唐兴,都于长安,复又开西域,乃有北庭、安西为都护,拱卫诸夏。胡商往来,居于坊市,宝石胡椒充盈市场,万国来朝。

安史祸,吐蕃又叛,西域遂不通,归义军孤守,终不得见王师。

自后,西域七百年不闻汉音。

而至于宋,不通西域,檀渊盟,靖康耻,崖山恨。蒙元灭,朱明兴,弃哈密,再不履西域,终有东虏之祸。

非求谶纬之言、巫卜之术。其西域之有无,与国运关乎欤?

汉开西域,力霑乌孙;唐启安西,威震大食。今准部盘于葱岭,卧于龟兹,得黄沙之险,有水草之肥,掌耕稼之洲,素来不朝,其势日大,若加之以兵,讵无胜算欤?

读完了史论的题目,刘钰心中大喜。

当初皇帝给自己的那几本书,果然就是“钦点”的意思,这史论策的题目确确实实就是在问西域的事。

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康不怠的文笔大气张扬,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只要一会默诵下来誊抄一遍即可。

倒是这殿试策论的题目,刘钰只能说是槽点太多。

若是正常点的朝代,奉天承运之后,用不着加太多的“感谢名单”,至多也就追到太祖那。

然而大顺当年的权力交接过于奇葩,李自成死后是侄儿李过,李过之后是高一功,高一功之后才是李来亨。

除了李自成和李过之间算是那么点血亲,剩下的都和血亲沾不到关系。

有战友、有义子,中途连姓都换了一次,因此这感谢名单要一直追记到李来亨,否则就是忘本。

而后面的题干,更是凸显了大顺的意识形态。

汉、唐都亡了。

但不管怎么说,前汉亡于绿林赤眉;后汉亡于黄巾。

唐虽然亡于藩镇,可实际上根源于黄巢的起义。

大顺的意识形态很明确,隐约就是说,大顺可以亡,但要亡于内,不可亡于外。

所以把汉唐列出来,猛夸了一番,然后就开始辱那些没有拿过西域的。

汉唐不是那么光鲜,各有各的问题。

外戚专权、将军乱政、藩镇之祸、边将抢功,等等等等。

可在明末遗留下的意识形态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甚至隐约在表达一种态度:亡于内,那是肉烂在了锅里。今儿这史论,不是讨论汉唐的过失,而是只论汉唐为什么不亡于外。

按说明是亡在大顺的手里,逼死崇祯的不是多尔衮而是李自成。

但明末的事……大顺自号开国之难前所未有,其实在大顺官方看来,明末是差一点点就要完犊子了,所以把之归于为与宋并列——没西域嘛。

虽然说不求谶纬、巫卜这些不着调的东西,但是大顺还是要问问,为什么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于内;而没有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于外?

这里面有什么关系吗?

这里面当然有关系,但关系是反的,只有打遍天下无敌手才能拿到西域,而不是拿到西域就打遍天下无敌手。

作为策论的题目,肯定是要论证的。

本身也是在考验一下考生的大局观和逻辑思维能力:马是白马,还是白马是马。

后面又说,现在准备盘踞在西域,既处在东西交汇的要路,又有草场,又有农耕地,还有黄沙后勤的阻隔,如果想要征讨准部,可以获胜吗?

这看上去是在问考生有没有胜算,或者说给出一个用兵的方略,实际上则是两个问题。

其一:准部与喀尔喀蒙古的区别,为什么准部强大,而喀尔喀部混成了那个德行?其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耕种地,一个单纯的草原部落这年月已经完犊子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势力,此时必然是要有农耕、有筑城,有手工业的。

这是要论证,一定要干它,否则它肯定越来越强。

其二:如果想要干它,它有黄沙之险,后勤问题怎么解决?

考生们,快夸夸朕英明神武,力排众议,解决了喀尔喀问题,使得用兵可以走另一条路线,而不只是只能沿着河西走廊用兵。

这个夸,才是“紧要”之处。

或者说,得分点。

夸过之后,才可以天马行空地继续往下写。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