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他强任他强,青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本来萧业只当是武侠中的戏言,可是细细一想,不正是契合自己当前的处境么? 被一个小吏百般骚扰,又奈何不得他,只能把他的屁当成清风,把他的脚步声当成明月,而自己,是山岗,也是大江,巍然不动! 骤然间,萧业才思如涌,心灵方寸,一片清明,当即下笔书写,虽隔段时间就有脚步声传来,却是完全影响不到他,心灵再也不为之所扰。 与上午答的经义题相比,下午虽受了干扰,反而初步领悟了他强任他强,他横任他横的的精义,心境精进了一层,三道史论题,不仅文句整齐,道理也更加朴实严密,义理极为纯粹,字字相扣,文气贯通,水平又有所提升。 当放下笔时,天色已经黯黑,有吏员依次为各考棚点燃灯火,并派发干饼和清水。 府试长达一天半,合理分配作息非常重要,前世萧业研究科举,有的科举世家就极为讲究考试的节奏,甚至在考前半个月左右,按科考调整作息,使自己在考试时处于最佳状态。 而这个世界,炀帝后期天下大乱,科举名实俱亡,直到唐太宗登基,才重开科举,连同隋朝短短数十载,科举不过百年罢了,很多小技巧并未被掌握。 萧业又留意对面,很多考生吃完就继续答卷,不浪费半点时间,这让他暗暗摇了摇头。 人在饭后,肠胃会全力开动,消化食物,占用大量的血液,致使脑部供血减少,影响思维灵活,在这时答题哪怕只有一丁点的影响,也是极为不智的,最佳方法是微眯小半个时辰,待得消化高峰过后,脑部的供氧水平恢复如常,才可以继续作题。 萧业便是打了小半个时辰的盹,他试图再次进入中午的状态,听神灵诵读考卷,体会其中的奥妙,可惜怎么都进不去了。 ‘罢了,罢了,是我太贪心了!’ 萧业惋惜的叹了口气,看向第三卷的题目。 策论的题材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生活风气、教育等等,策论题对于秀才的要求并不高,浅尝辄止即可。 秀才主要还是考校经义,第一卷的经义最为重要,史论次之,策论再次,只要下笔有物,不是犯了明显的忌讳,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录取成绩,答的好,则可以加分。 第一题: 仁者以亭育为本,信者风化之本,义者以决断为本,智者谋虑之本…… 萧业看的眉心直跳,这题的意思是虽然天下太平,但上下言路渐渐淤塞,以至上不知下情,下不知上意,要求学子论述如何才能打通上下民意,使得下情可以及时上达,以确保言路畅通。 这不就是铜匦制度的设想么? 打死萧业,也不会提出设铜匦,纳天下舆情的主张,否则就是与全体士子为敌,设铜匦的一系列恶果,将来都会清算到他的头上。 暂时萧业不急于破题,而是琢磨起了思路。 结合地球历史,他有个猜想,武后对于铜匦只是模模糊糊的概念,需要集思广议,完善想法。 有鉴于此,萧业抓住了几个要点,记在稿纸上,作为次日答题的提示,以免一觉睡过来忘记了。 萧业又看向下两题,以劝农课桑,疏通水利为主,毕竟李治还没死,现在就要人针贬时弊,未免过于急躁,也会让人对武后产生不好的猜想。 同样把要点记在稿纸上,萧业提笔写诗。 试贴诗要求以上巳节为题,五言、七言、绝句不限。 上巳始于汉代,每年三月三需要去河边洗去不祥与不洁,祈求美好幸福的明天,到了唐代,逐渐演变为了一个春游的节日。 ‘也许……以上巳为题,隐含有为皇帝祈福之意?’ 萧业斟酌再三,决定剽窃白居易的三月三日。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诗写好之后,萧业有些困倦,他也没太在意,只以为是精神离体,无意中见到神灵的后果,于是以镇纸将试卷压起,以防被夜风吹散,就吹熄灯火,拉开薄被,上榻徐徐入睡,而此时,还有些考棚亮着灯。 “嗯?” 知府陈敬之巡视过来,留意到了萧业。 考场气氛紧张,虽然养好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多数学子辗转反侧,床榻不时就嘎吱作响,此子却酣睡如斯,真不知是胸有成竹,还是破罐子破摔。 再悄悄接近,就着月色凑头看去,可以勉强看清压在最上一页的试贴诗。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陈敬之默默念诵,越念越是趣味无穷,更难得的是,此诗不含有任何颓废缅怀之意,生动的还原了三月三那日,亲朋好友会聚一堂的欢畅场景,极为合乎时令。 “嗯~~” 陈敬之暗暗点头,不过他喜怒不形于色,只深深看了眼卧在榻上的萧业,便轻声离去。 不觉中,天色渐渐亮了。 “阿嚏!” 正酣睡着的萧业突然一个喷嚏打醒了自己! 卧草! 不会睡感冒了吧? 鼻子有些呼啦呼啦,头脑有些懵懵的,顿时暗道不好,再细细感受,又不完一是感冒,体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