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筅帚是要两年以上的冬竹,才能制作,这样才能保证其坚韧,而且要等宽等大,这样才方便均匀上水。
最后一个工具是竹筛子,这是最后来过滤和把控药丸大小的工具,所以一定要做到每一个孔都等大等距。
不然你晒出来的药丸有大有小,相差很明显,你这让人怎么吃啊,量都不一样了。
所以这比得是手艺非常巧的篾匠精心打造才能做到的,而现在别说手艺巧了,普通篾匠都很找了。
这个药工室内,除了老农手上拿的这一副器具之外,旁边还放着八副,看着还非常新,这是刚找人打出来的。
老农除了教这些实习生学习中药知识,也教他们做药丸,他打算培养优秀药工了还。
这些器具,也是领导拖了很多关系,问了很多人,才在问县找到一个手艺非常不错的师傅打的。
这个篾匠师父都没活儿,都准备改行了,问县中医院给他送了一个大单,这个单子是持续不断的,以后有实习生来了,还得要做呢。
好事还不止这一个呢,后来县里还给他评了一个问县工匠的名号,还给任定成了e级人才,可把老头儿给乐坏了。
问县人才办的同志们还去跟老头儿说,让他把手艺好好传承下去,这么好的手艺可不能绝了,还说让他开一个工作室,巴拉巴拉一大堆。
然后就给老头儿忽悠瘸了,老头儿一开心就想把他在外面打工的儿子给叫回来,继承篾匠手艺,弘扬非遗文化,然后就被他做水电工的儿子一顿撅。
再然后……老头儿就来明心分院了,这趟是来看病,医生给他诊断是肝郁不舒……
许阳收回了这令人不知该怎么评说的回忆,却见老农已经开始操作了,老农往竹匾上浇了一勺子水,双手抓着竹匾两端,跟个假的太极高手似的摇晃旋转。
从武学上来说,这种摇晃旋转,就有了一些混元的意思,怀里如同抱着一个圆形的大西瓜,这就有点形意的意思了,所以这就是混元太极形意啊。
再后,老农晃匀了纯净水,然后直接干了一件不讲武德的事情,他直接往这里面倒了一勺子药粉,而后继续浑元形意地摇晃了起来。
不快不慢,极有韵律。
许阳看的眉头一挑,又看了看旁边桌子上放着的量杯和克数秤。老农这一步,叫做起模,这是最如履薄冰的一步,因为这关系到药丸制作的成败。
水多一分,颗粒就结大了。水少了,那就还有些粉结不起来了,就开始粉状。所以最难权衡的就是水和粉之间的比例。
一般经验不是那么丰富的,都是要借助仪器的。很多新手,借助仪器很多时候,还常常翻车呢。
而老农瞄一眼就直接倒水倒粉,这份经验和眼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老农晃完之后,有部分药粉粘在了底面。然后他拿了筅帚,一刷一抖,沾了水的小颗粒药粉立刻飞跃起来。
随着老农的刷动和摇动,这些小小颗粒竟像是有了生命,如同欢欣的精灵在这不大的竹匾上跃动,在筅帚中间弹跳穿越。
许阳在后面看的是赏心悦目,诚然,老农做的这一手确实不错。
& 稍顷之后,老农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放下筅帚,一抖,药粉已经凝结成砂砾一样,非常均匀,这就是标准的起模。
老农慢慢吐出一口气,起模完成,接下来就是最费时间最累的环节了。老农再吸一口气,一抖竹匾,把砂砾状的药粉抖到一边去,然后拿起筅帚沾一下水,刷在竹匾一边。
然后把砂砾状的药粉模子抖过去,再往上加入适量干的药粉。再后,老农陡然加大了动作,开始大幅度的摇晃起来。
如果说刚才筅帚扫动,带动小颗粒药丸跳跃是欢欣。那现在就是浪逼上了蹦床,那可蹦大发了,一个个都跃起来很高,看着随时都有可能蹦出来,毕竟太浪了,浪的难受。
事实上,很多新手,在这一步的时候,都甩出来很多药丸,做一半扔一半。因为这一步靠的就是离心力,让药丸沾上药粉,慢慢滚圆。
只是手艺有好坏,老农的手艺肯定是顶尖的。看他这么浪的摇法就知道了,普通新手哪敢这么浪啊。
尽管这么浪,可老农愣是被摇出来一颗药丸,这就真的是水平了。
老农按照流程来,刷水,加粉,摇晃,一步步操作。这个药丸慢慢变大了,到了最后,老农目测合适了,他便一手抓着竹筛子,一只手抓着竹匾。
老农凝神静气,一抖一掀,满筛子的药丸,顿时全飞上天了,这把是真上天了,让人不禁心中疑惑,老农这是要把药丸全扔了吗?
还不得这个疑惑从心中涌到脑袋上,老农就已经抄着竹匾接过来了,一个非常娴熟的抄底过后,老农稳稳地接住了飞起来的这些药丸。
竹匾一颗不剩,竹筛一颗不落。
一气呵成,实在是赏心悦目。
许阳都忍不住鼓起掌来。
而后老农双手拿着竹筛,慢慢往下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