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穿成宠妃之子> 第81章 变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变革(2 / 5)

见此事推辞不得,也就只能趁着现在,尽量设法劝服、减轻一些日后给其兜底时的负担了,“您的意思,微臣也听得差不多了,如果第一轮在洛阳选点的话,效果得宜,第二轮推到杭州、燕京、长安……倒也算是合宜。”

有东宫太子在场,梅叙也不敢再多玩那些虚的,更不敢专擅什么,只推心置腹的,一一将自己最早见那道那“改革规制”时觉得最耗银子、相对来说没什么必要、可能会带来问题较大的几个地方事无巨细地耐心提了。

裴无洙也听得很认真,间或赞叹点头,也偶有不认可争执起来的时候……但无论如何,在东宫太子和梁任的圆场与“群策群力”之下,这场会谈,最后的结果,也勉强算是个双方皆大欢喜的圆满终局。

“总之,凡秋试入选而春闱落第者,无直接以举人身份选官、而意愿三年后再战一场的,”梅叙最后重新简单地梳理了一遍章程,“皆有报名进入松鹤堂的资格……当然,同等名次下,出身贫寒、资财空乏者优先取之。”

“由松鹤堂统一安置,悉心学习,聚行知堂、翰林院众智所成的《明心启蒙经》……三月一届,考核合格者,则进入试点当地的官学,行为期一年的教书育人,一年后,所答合格者,可以归入太学听讲。”

——而在这期间,无论师者还是所谓的“学生”,衣食住行,皆由当地官学统一负担安置。

怪不得洛阳暂行后,第二个选的就是杭州、燕京、长安这些富庶之地……不然那些财政负担不起的地方官府就先要跑来洛阳、对着梅叙大哭特哭了。

其实现在想想,梅叙觉得这整件事也真是挺不容易的……倒也不单是他户部一个憋屈又郁闷。

想想吧,一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翰林才俊们被聚在一起临时受命,编撰通启民智的幼童识字、明理教材……所有人手头的典籍修撰工作都被紧急叫停,除了为帝王做起居注的“著作郎”之外,恐怕翰林院没几个原先预备好的工作不受到影响的。

而也不仅仅只是翰林院、行知堂的那些青年新秀们暗暗叫苦,想想吧,怎么统计得当地方幼童的名册、怎么安置分配好那些人的住宿衣食……礼部一个搞不定,已经拉着吏部一起拨人手过去帮忙了。

看那样子,如果到时候洛阳城里原有的官学盛不下、撑不住,恐怕到时候工部也够呛能置身事外。

“是的,虽然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不给人发银子的,”裴无洙心虚道,“但是进入太学读书的资格……本王想,应该还是会有挺多寒门学子会为之心动的吧。”

梅叙随意地点了点头。

他倒是从不担心松鹤堂那边缺不缺人报名。

——事实上,就是裴无洙最后什么都拿不出来,单以朝廷如今大张旗鼓搞这个的架势,到时候再叫几个江南府德高望重的隐士文人们出来写一些文采风流的赞扬歌赋……不论那些寒门子弟是冲着浮名、还是为着讨好五皇子的“势”,愿意去的人肯定绝不会少。

恐怕到时候还会出现“争先踊跃、蜂拥而至”的盛景。

“报名,选人,三月核定,一年后再考核,”梅叙掰着指头算给裴无洙听,“殿下,在这几番核定上,最是容易被人钻空子、出猫腻的……具体怎么个考核法,您想好了么?”

“报名的话,那就多多益善咯,想的话,谁来了都给报,先放进松鹤堂里集中学习三个月再说,”裴无洙想得倒是很简单,“三月核定,就是一张卷子,叫翰林院编书的那些人来出,谁把翰林院出的那份教材吃的最透谁先上……报名的人多了,我们后面筛查的力度大点不就行了。”

“至于年后再核,也简单啊,就一师一班制地直接对口负责几个、十几个孩子,”裴无洙是一路被应试教育考过来的,现在问她什么她都能用一张卷子给你解决掉,“然后给学生统一考试就是了……洛阳方面统一出题、统一答卷,统一阅卷批分,计以平均。谁教的好、谁教的差,一目了然。”

“定一个比例来抉合格与否,这个比例,就主要看太学那边的接收意愿了。”

——说起这个,裴无洙也很心虚,她这相当于完全是空手套白狼,拿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