礽:民间的文书,也难怪皇玛法都不考虑下手去治理,那工作太庞杂了,而且比起当时混乱不安的国情,书这一块反而是小问题。
于是皇玛法选择了一刀切掉所有,靠镇压、严惩,来做到禁止与抑制。
胤礽知道现在这样不行,可看到这里的官员忙成了这样,再也没有人能够抽出空来去组织成立“出版社”。
胤礽大概心里有了底,转而向康熙请了一天假。
康熙抬了抬眼皮:“你又想要做什么。”
“儿臣想要去秘书监与馆阁看看,”胤礽实话实说:“近些时日见仪制清吏司为了书籍之事忙成这样,想到了管理官府藏书的秘书监与馆阁,那毕竟是宋朝延续下来的好地方,里面的许多藏书堪比皇宫中的藏书,儿臣想去见识见识那儿与宫中的藏书阁有何不同。”
康熙接受了胤礽这个解释,想了想:秘书监与馆阁都是一些年迈大儒,整日里无所事事,有才华的人不少,却只会玩弄文墨,一点不会做事,将这些有名士地位的人安置到那,保成想要做事,也用不着找那些人。
有了康熙许可,胤礽带上小伙伴曹珍,晃晃悠悠地往秘书监与馆阁而去。
胤礽找到这些将校订书籍职务踢给了礼部,整日里无所事事在图书馆里看书的老臣,这群人没有任何权利,空有一个名头官职,人数还不少呢!
胤礽先去拜访了空有官职名头,却没什么实权的秘书丞,并且鼓吹这些不会干活,只会读书谈文的老人家出书。
在与秘书丞商讨完成以后,胤礽又去了馆阁,拜访了国史、太史、经籍、杂案四馆。
老臣们还以为是太子殿下代替礼部而来,其中恐怕还有皇上的用意,略一思索就答应了。
主要还是这事儿他们会做!
沙澄作为传统儒学出身的臣子,对名儒大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之感,胤礽悄悄找到沙澄道:“孤欲帮助名儒出书,不知礼部可能配合?”
有书稿来源,礼部当然能配合,无论是皇上要求的还是太子殿下要求的,礼部有一整套体系。
胤礽要礼部配合出书可不是真打算出书的。
胤礽:孤是来无中生有、暗渡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的!
【……】
小美回忆起了自己在胤礽幼时放的儿歌,死不承认是自己教坏了胤礽。
待沙澄答应下来,胤礽又道:“孤敬慕儒学,欲传播儒学,想要请更多的名儒出更多的书,欲向天下人征稿。”
薩海听见这话,脸色顿时就绿了。
沙澄迟疑片刻,摇头道:“此事事关重大,恐怕得请得皇上旨意。”
胤礽幽幽说道:“若天下学子都能学得名儒们的真传该多好啊!沙大人不觉得此事有利于天下学子,是一件大善事吗?”
薩海在内心呐喊:可是礼部已经没有人能抽出空去干这些了啊!
许是感受到了薩海的目光,胤礽笑着道:“孤也知道礼部人手不够,只是出书这事儿吧,可以派遣人联系各地的印刷坊。”
薩海忍不住道:“联系民间印刷坊,那要印铸司什么,哪有朝廷去民间委托人做事的道理?”
沙澄没有说什么,而是坚定地告诉胤礽:“此事应当由皇上下圣旨。”
沙澄油盐不进,还背着胤礽向康熙告状呢!
帝王将胤礽召回,无奈问他:“你又在捣鼓什么了?”
胤礽摇了摇头:“哎,没想到啊,沙大人竟然是这样爱打小报告的人。”
“那是因为沙澄都嫌你烦了,也不看看礼部忙成了什么样。”
“汗阿玛,礼部忙是因为职能不完善。印铸司只能管理朝堂印刷,而不可管理全国。广总书司要管全部书籍,却不管民间印坊。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令印铸司成为印铸之首,将民间印坊皆掌控其中,如此何乐不为?”
有名儒之稿,还愁书本销量不好?明晃晃的诱饵,可将民间印刷坊皆吸引而来。
朝廷开放了招印刷坊大量刊印书籍,商人追逐利益,朝廷出资请他们印刷,白花花的买卖谁不乐意?
“除去民间的印书坊,另有民间的书铺,亦可借此笼络此网络之中。”
胤礽给康熙空手画了个大馅饼:您不是说开放了学风会引起动荡吗?将整个天下的印刷坊与书坊都控制在朝廷手中,如此诱惑,您上钩吗?
去了一趟礼部以后,胤礽发现大清在书籍,在学堂这一块的管理简直是一盘散沙。
朝廷能够管理到的学堂唯有国子监,而其余学堂教什么与朝廷无关。唯一能够影响天下学堂教学内容的,唯有科举制度。
在文教上松散的管理与严酷地重罚,令国内的文学以畸形的方式在生长。那感觉就像是放着没缰绳的马儿自己去吃草,结果马儿跑歪了,于是就宰了马儿……
康熙愣了一下,脑海中灵光一闪而过,恍然醒悟过来,遂以复杂的目光注视胤礽:“朕以为你是想要开放学风?”他还以为保成的想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