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揪片儿
酸揪片儿
酸揪片儿也叫揪面片,是新疆维吾儿、回等少数民族最常见的一种风味面食品,也是新疆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食品。酸揪片儿因其制法是用手揪扁形面剂成片下入锅中呈小片状而得名。常食酸揪片儿具有消暑、解除疲劳及醒酒的功效。
酸揪片儿制作简易、快捷,有时充当一种快餐食品,给忙碌的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在寒冬季节,吃上一碗酸揪片儿,疲劳会顿消,全身筋骨舒坦。
从科学饮食观上讲,酸揪片儿是一种主辅食混合的汤食品种,既可以作为正餐的品种,也可以作为正餐的一种补充。配料中的羊肉、西红柿、香菜、土豆、萝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也符合西北人西食酸辣的特征,是风味汤食中的代表。
品尝揪片汤饭时,一般趁热食用,若作为主食食用时,面片则下的多则稠。并拌食以油香和花卷作为一顿正餐,若作为酒后的揪片儿汤饭,则面下的较少,汤汁较多,吃上几口面片,喝上几口汤,具有醒酒的作用。
馕
馕是新疆各民族兄弟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一般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有的也用玉米粉和白高梁粉混合发酵,一般不对入碱,制成饼型后,贴入馕坑中烤制而成。从科学饮食观上而言,因其含淀粉质丰富,经馕坑烘烤后,淀粉进一步糊化,并在美拉德反应和焦化糖作用下,使馕产生焦黄诱人的颜色,色泽黄亮,食之酥软,非常易消化,尤其对治疗胃病有一定的疗效。
在吐鲁番的高昌故城的阿斯塔拉古墓群出土的干尸,陪葬品除饺子外还有干透了的馕。墓主葬在地下已有1200多年,这就是说,早在1200多年前,新疆就有馕了。维族人对馕的膜拜不亚于对真主安拉的尊崇。当地有句民谣:一天不吃馕,心里就发慌;两天不吃馕,腿子如筛糠;三天不吃馕敢骂老达当(爹);四天不吃馕,准备拆房梁;五天不吃馕,就拜麻扎(坟墓)王。这说明了馕在维族人心目中的地位。
馕非常耐储存,干馕放半年都没有问题,油馕也可放一两个月。吃时也特别方便,一杯茶就馕吃最简单,吃馕喝一杯奶茶是一种享受,奢侈一点,要一份红烧羊肉连汤带肉倒到自带的馕中央的窝窝里(不论什么馕,都类似盘子形状,边上厚,中间薄,放上菜可做到汤水不漏),汤把馕浸透了,馕里有了肉香,大块吃肉,大口吃泡软了的馕,顿时有了西北人的豪气。常在新疆的人,在外面放牧或干活,腰里也装几个馕,饿了,找条小河,把馕像掷飞碟一样,抛到水的上游,人在下游不紧不慢地洗手洗脸,这时馕随着流水飘下来了,顺手捞起被水浸软了的囊,吃时连杯水都免了。在新疆走亲戚看朋友出门旅游都免不了带上几个馕。
据说到内地做生意的人,走时要带百十个馕,有的不惜让家人花航空邮费寄馕,就是到北京开会的代表们走时也不忘带几个馕,宴罢,回到房间,掰几块馕解解馋,就是不吃看一眼心里就踏实了些,馕和新疆人民相依相伴了1000多年,已成了新疆人的伴侣。在一些地方,在小孩出生40天左右,要举行一个祝福仪式,只让小孩子们参加。主人要给小孩子们吃托卡西馕,那是一个茶杯口般大的馕,中间有个小窝窝,里面装满了蜂蜜。小巴郎(孩子)们把馕贴在嘴上,用舌头先把蜂蜜tj,然后一边玩耍一边把小囊吃完,带着满脸的蜂蜜回家。
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在阿勒泰都有许多全国的各色小吃,但最多的还是馕饼店,就像各大城市都有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但还是比不过各地的特色小吃一样。馕永远是新疆的第一吃。
烤包子
烤包子是维吾尔族的名小吃之一,因其包馅用馕坑烤制而故名。从科学饮食观上而言,羊肉与洋葱配合为馅后,其营养成分能得到互补,被称为菜中皇后的洋葱,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类外,还是有祛风发汗、解毒消肿的功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洋葱具有溶解血栓、扩张血管的功能,所以经常食用烤包子的维吾尔族得血栓疾病得人较少。
烤包子在新疆是极普通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在食用烤包子时,一般配有汤饭和茶水,边吃烤包子边吃汤饭,有时一次3-4个烤包子、一碗热茶水即可解决一次修下休闲餐食。
薄饼羊肉
将羊肉精心炒制之后,配以洋葱,青椒,番茄,以蒸熟的薄饼包裹食用,味道别具一格。
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又由于新疆以牛羊肉为主,而且新疆饭菜比较油腻,还特别爱吃肉,每天几乎离不开肉。新疆的面食还不像其它地方,面条就是面条,馍馍就是包馍馍,新疆的面食大都是和菜拌在一起吃,菜的味道好必须有又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