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清明院> 第七十一章 故地重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 故地重游(2 / 3)

也不会疼。”说着,更往他怀里去缩。

汴京城中沽卖的灯烛渐渐熄灭,天地陷入一片岑寂。

天色灰蒙蒙中透着微微的曦光时,朝食店的街巷又一一点亮了沽卖的灯烛,又有商市的小贩推着挂了栀子灯的平板车在街巷穿行。

元皞握了握忆之的手,说道:“走吧。”

正是一轮红日初出,天边微微白亮,街边的食店三三俩俩,点着烛火灯笼,挂着彩旗幡子,有饭博士打扮的人在店内忙碌,各小店里人声鼎沸,是不同于白日的热闹。

二人走近第一家早食店,正巧那饭博士掀起大蒸笼的蒸盖,水雾汽从蒸屉一团接一团地涌挤出来,香气迎面扑来,薄雾散开,现出一只只盛着菜叶裹馅儿的粗瓷大碗。菜叶碧绿,凝着蒸汽结成的露珠,更显得脆爽可口,蒸煮地软嫩的肉馅儿紧挨着团在中央。

一切都与从前一样。

她环顾着熟悉的铺席,熟悉的饭博士,熟悉的粗瓷大碗和熟悉的菜叶裹馅儿,不觉缩起身子,隔着案,向元皞凑近了些,问道:“你怎么这么爱吃菜叶裹馅儿。”

元皞用疑惑的语调说道:“我爱吃?”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是我爱吃,还是你爱吃?”

忆之不觉闷住了,她仔细回顾了一番,似乎他真的没有提过自己爱吃什么,从来都是自己在安排,她恍然道:“原来你不爱吃啊。”她又想到从前的自己,真的非常喜欢安排,又愁颦了起来,说道:“还有什么是你不爱吃的,却被我误会成你爱吃的。”

元皞道:“我也没说我不爱吃,我看你高兴,我就高兴。一高兴,吃什么都有滋味。”

忆之找回了那个熟悉的李平,他不再是使自己畏惧的,战场上那发狂的,以嗜血为乐的恶虎,她又笑着问道:“汴京满街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你怎么就潜伏在我家了呢。”

元皞道:“很简单,管治最仁厚,人口最简单,姑娘最漂亮。”

忆之忍不住要笑,又按了下来,说道:“官家见着我第一面时,觉得出乎意料,他以为我当有倾国倾城之姿,才能将你迷惑地不知所以。”

元皞伸手在箸桶里拔筷子,不经意道:“他懂个屁。”

忆之的胸口突突直跳,不觉想到了不日后的分离,怅怅的,笑道:“我从前还笑话映秋姐姐,又大言不惭,说我是有志气的,绝不在惦记谁上花心思,有这功夫,插花斗茶,看书习字都好。”

她顿了一顿,又说道:“彼时她说我还未开窍,当时不懂,正应了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又应了那句‘虎肋插翼白日飞。’”

元皞笑望着忆之,说道:“我也有我的过去需要料理,眼下分开,是为了更好的往后。”

纵是再难离舍,也终有离舍的一日,元皞回西夏后,清明院的雏形落成。

睢阳书院本设在繁华闹市,升为府学后,加以修缮扩建崇圣殿、大成殿、前讲堂、书院大门、御书楼、状元桥、教官宅、明伦堂、廊房。

清明院就修在教官宅后方。一道侧门直通往街,照旧,以书房为正房,东西两侧各有五六间房屋,依次留给富良弼,韩玉祁,欧阳绪,石杰。正房后是两壁竹林,曲径通往,一汪池水,池水上架着一座木桥,池中央修了一座三层阁楼,高悬赵臻亲笔书写的匾额,公主阁。

公主阁,言简意赅。

不过她可以去忽略不计,清明院日日添砖加瓦,忆之也渐渐将旧物往院里搬入,布置。

每多一日,她的心就满了一分,好似她的过去在一点一点回来,使她找回从前那个自己,去迎接那个即将到达的未来。

欧阳绪买来梨树往院里移栽时,王曾啧啧摇头,说道:“从前我就劝过,‘梨’,‘离’,不祥之寓意,果然一个个四散各方,难得团聚。”

欧阳绪笑道:“夫子曾说过,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贪恋安稳,只要心中坚定,就不怕分离。”

忆之笑着附和。

王曾只得笑着摇头。

从辽国归来的富良弼擦拭着晏纾的旧物,一声不吭,他脸上没有平息两国战火,免于涂炭生灵的喜悦,没有对跻身入宰辅之列的骄傲。

王曾体会到他的心意,说道:“事情既已尘埃落定,你也该想开些。”

提起此事,富良弼的脸霎时红了起来,他悻悻道:“不过一字之差,由主动便被动,我宋国号称诗书之乡,礼仪之邦,难道分不清,‘助’字与‘献’,‘纳’字的区别?辽兴宗要求誓书上用‘献’或‘纳’,明目张胆要压我们一头,我豁出性命据理力争,斡旋数日……”

王曾打断道:“好了,不当再谈论此事。”

富良弼直勾勾望着王曾,说道:“毫无血性!”他继续说道:“我们将元皞送来的战俘,辽皇太弟与公主殿下平安送回辽廷,已是体贴至极,他们不会,也不能为‘献’,‘纳’二字诉诸武力。这等屈辱,为何还要忍让?”

欧阳绪冷笑了一声,说道:“跪久了的人,站不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