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三中队在边境线上警戒巡逻,歼-10B在六号空域训练。“
同时余阳明把飞行日志递给杨洛,好让杨洛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杨洛双眼在飞行日志上一扫,记住了他们上去的时间,以及准备返航的时间,随后道:“把他们的飞行航线给我。“
立马有个上尉递过来航线图,纯手工画图,犹如教科书一般工整。
杨洛咋舌不已,又是牛人,他虽会画图,但自认做不到这种程度。
杨洛注重的是二大队三中队的航线规划,其他几组都是在固定的空域训练。唯有警戒巡逻几乎囊括了整个122团负责的空域,有一部分还和民航重叠,需要注意避让。
一般民航的航线,航空兵部队是不会进入,会特意避开。特殊情况下和民航的航线重叠,也要下降高度避让。
四个批次十六架飞机在天上,还是同一个飞行团的飞机,绝不是一个团长能决定,需要向上打报告,战区和空司双重批准才能进行。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面对于半个月后的演练对抗有多重视,平时哪能随便同时上去十几架飞机。
一个月遇到几次险情,虽然都成功降落,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也就胡中铭胆子大,还敢向上级打报告申请如此高密集的飞行计划。如果换成一个求稳的军事主官,早就全团停飞整顿了。特别是以杨洛的飞行风格,可能早就被警告,甚至停飞。
从胡中铭当上团长开始,122团就没有拿过有关安全飞行的荣誉称号,年年都会出现险情,但胡中铭确实也有能力,每次都能成功处置,没有出现过重大损失。
放在军改以前,胡中铭能坐稳团长的位置简直不可想象,可能早就被勒令转业了。但是在一切以提升部队战斗力为前提的现在,则没有任何问题,能稳稳地坐住团长的位置。
在胡中铭看来,安全飞行四个字,对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等等飞行部队是荣誉,但是对战斗机飞行部队来说,是耻辱。
要想提升战斗力,就必须要多飞,然而飞得多就必然更容易遭遇险情。
这是个无解的命题。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