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宸上辈子的皇宫生活, 委实过得有些浑浑噩噩。
在长安宫里时是个糊涂皇子, 搬到东宫里是个糊涂太子,入主无为殿后亦是个糊涂皇帝。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是个废物。
但是, 废物又怎么样呢?
他收获了快乐呀。
至少他当时是这么觉得的。
不用读书, 不用上朝,每天什么事都不需要他操心, 只要老老实实、安安生生地在后宫里研究他的奇技淫巧, 而不去试图搞事,那就是胜利,也是满朝文武、宦官内侍对他最大的期待, 他完成得十分出色。
闻宸忘记了是哪一天, 最后一个觉得他还有救的李石美, 最后一次入宫面圣。
闻宸实在是有点怕这位从小管他管到大的“姐姐”, 想继续寻欢作乐, 不去见人, 万万没想到李姐姐直接提剑冲入了他的寝宫。
他问他, 可愿回头?
他反问他, 为何回头?
闻宸从小就不是个勤奋人,他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偷懒,尽可能的躲闲。做太子时,长到十四还是个半文盲,学问只会找内侍捉刀;做皇帝后,哪怕四十了依旧是个睁眼瞎, 奏折只等着臣子代劳……一辈子没有出息,委实没有什么明君之相。
这些闻宸都知道,也都清楚是不对的,可他就是不想改啊。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学习,热爱进步,自然也要允许有人天生懒惰,不求上进。
闻宸自觉自己就属于后者。
反正他有祖母,有临临,为什么一定要当个好太子、好皇帝呢?
“你小时候不是这样的。”李石美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陛下,曾经清亮的眼神变得浑浊,可爱的面容变得可憎,他有时候真的恨不能一刀捅死他,好让一切重新来过,把曾经那个长安宫中的小皇子找回来。
“姐姐怎么知道朕不是一直如此,只是你当初看错了人呢?”闻宸歪躺在榻上,哪怕被剑指着,也没有动摇半分。
仔细回忆起来,从长安宫到东宫,从皇子到太子,明明是好的发展,但闻宸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或者说,早在闻宸不愿意搬离长安宫,夜夜惊梦,哭闹不休时,就已经预示了这未来之路并不会走的多么顺畅。后来更是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
再回首,小小的皇子已经养成了好逸恶劳、胸无大志的性格。
他很有自知之明,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众人渐渐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闻宸,甚至有大臣大胆感慨,说出了“这大概就是大启的气数”之类的话。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连池宁都放弃了。
他不是放弃了闻宸这个人,而是放弃了把闻宸往明君道上引。
闻宸当时觉得临伴伴这是总算理解了他,重生后再回想这段往事,才总算看了个分明,临伴伴这是实在拿他没有办法,又不想一直和他闹不愉快,勉强他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只能放弃,换了一条路走,一条更加艰难,会让池宁背负无数骂名的路。
闻宸突然想起,忘记是谁说的了,临公公从来都不是那种会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一计不成,便再生一计,他总能及时止损,找到全新的方向。
升官如此,辅佐君王亦如此。
在小太子培养计划失败之后,池宁就在一番痛定思痛后,快速走上了自己代掌皇权的道路。前朝后宫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斗奸臣,斗太后,在闻宸连续罢朝十数年的情况下,依旧把朝堂打理得顺顺当当,也算是实现了他什么事都想自己说了算的愿望。
而闻宸就这么心大的一直碌碌无为地缩在无为殿内,不去关心外面的风风雨雨,也不管任何派系党政。因为他既不想管太后,也不想做临伴伴的主,他决定任由他们高兴。
他觉得自己这叫知人善用,知足者常乐。
哪怕是在李石美终于意识到他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摔剑而走的那天,闻宸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触动。
他一早就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可,这世界上不对的事那么多,依然还是有大把的人在做啊。
人生不过百年,快乐一天是一天。
闻宸的这种想法,一直维持到了有学子当街拦圣驾,指着他的鼻子,把他、太后和池宁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学子在人群中振臂高呼:“皇帝昏聩,牝鸡司晨,宦官弄权,大启这百年基业,早晚会毁于你三人之手……”这话骂得实在是有些难听,不过闻宸愤怒的点却是他觉得别人骂自己可以,毕竟都是实话,他也认,但这样骂太后,骂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的临伴伴就过分了。
闻宸前所未有地发了火,可他很无奈地发现,自己除了发火意外,什么也做不了,他不是一个手握实权、很得臣心的皇帝,并不会有人听他的,他一同怒火,只白白让临伴伴又担了新的骂名。
也是在那一刻,闻宸终于意识到,那一天他目送李石美走时,心中为何会有一阵抽痛。当时他还不觉,现下才明白,那痛,是因为最后一个对他怀有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