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知予之所以答应李文山主任的要求, 主要原因还是张一鹤已经能够撑起‘future-science’的绝大多数事情, 而且还有empower对‘future-science’进行直接管理, 很多事情她都能撒手不管, 而非被李文山主任的三寸不烂之舌给说动了。
再者, 乔知予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做偏应用型的研究, 给自己做了足够的学术积淀, 也是时候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了。
另外, 经过万商集团以及多家房地产企业检验过的那一套经济学理论, 也是时候提炼问世了。
乔知予将工作重心搬回了京大医学部, 虽然没有立马就开始招学生, 但她自个儿天天都去办公室打卡搞学术了。
李文山主任眼里看着心里等着,着急得很,想着要去催催乔知予, 可是他又想着事情得一步一步来,说不准乔知予正在憋什么项目申请书呢!
人能回到京大医学部来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乔知予把项目申请下来, 到时候肯定就要带学生做,不然她还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李文山主任自以为已经看穿了乔知予的决定, 他没想到的是, 乔知予的人是回到京大医学部去了, 但她的心并没有回到医学研究上面去。
李文山主任见乔知予早到晚退的忙活了一个多月, 终于轻松了下来, 他便十分有眼力见儿地捧着保温杯去了乔知予的办公室, 关切道,“小乔啊,你忙活了这么久,项目申请书写下来了吧,打算申请什么方向的项目?”
乔知予疑惑,“啊?申请什么方向的项目?‘future-science’那边的项目都没做完呢!”
李文山主任听得有点迷糊,“那你这段时间,天天都在办公室?是忙着做你那公司的项目呢?”
迷糊过后,李文山主任急眼了,“小乔啊,京大医学部这边,你也得申请一些项目去做啊!做公司的项目有好处,做学部的项目也有好处,你现在虽然是教授了,但你名声不显,出去干什么都不会被人重视,当你的名声做出来之后,随便走到哪儿去,人家不都喊你一声乔教授?”
“我觉得喊我乔总就挺好的……”乔知予小声嘀咕了一句,见李文山主任的脸黑成了锅底,赶紧解释道:“李主任,您的苦心我懂,我之前自己立项做,还不是因为我在国内没什么资历,接不到什么项目?等那边的项目完成之后,我的资历差不多熬出一些来了,就能申请国家级的一些项目了。”
“我打算从重大专项办申请一个项目,是和企业联合申请的那种,‘future-science’负责完成偏向于工业化的研究,而我这边的项目组完成理论方面的研究。”
李文山主任明白了,“噢,原来是这样,那你这段时间就是在忙着写重大专项的申请书呢?这挺好的,打算做哪方面的研究?人工脏器这个研究领域挺有前景的,我看和你之前研究的方向挺贴合,有没有这个打算?”
所谓‘人工脏器’,就是在人体的某一个器官快要衰竭的时候,在人体内部安装一个由仿生技术制成的脏器,将衰竭或者坏死的脏器替换出来,由仿生器官继续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常见的人工脏器已经有人工肝、人工肺、心脏起搏器等等。
乔知予也挺认可这个研究方向的,与‘future-science’的研究方向刚好有部分重合的地方,便点了点头。
李文山主任见乔知予点头,立马来了兴趣,“小乔,你真是写这方面的项目申请书呢?方便的话,拿出来给我看看,咱们一起申请,别按照课题来申请了,那样的话太零碎,直接申请一个大项目下来。”
乔知予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李文山主任误解她的意思了。
“嗨,不是您想的那样。这个人工脏器的方向确实值得研究,但我还没开工写项目申请书呢。就算要写,那也是手头的项目结题之后,不然哪有喘息的时间?”
李文山主任一头雾水,“那你这段时间在忙啥?”
“‘future-science’那边的活儿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有专人在接管,我这段时间是在写论文。”
“哦,写论文啊,写完了?打算发表到哪儿去?”李文山主任虽然觉得乔知予没申请项目有点可惜,但能产出学术成果,那也是好事。
然而,他立马就听到乔知予说,“我打算发到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经济学内刊上,那个内刊的影响因子很高,虽然比不上《牛津经济报》、《世界财经总览》这些,但在内行人看来,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经济学内刊更权威,很多诺奖学者都倾向于将成果发表在这个期刊上。”
李文山主任捧到嘴边的保温杯缓缓放了下去,“???”
啥玩意儿?
你一个搞医药学研究的,怎么去给经济学内刊投稿去了?
不过仔细想想,empower的背后老板早就被扒皮出来了,就是乔知予,想想乔知予利用经济学的手段赚的钱,再想想自个儿一辈子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