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重返抗日战场> 165 关东风云之遇到谢文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5 关东风云之遇到谢文东(2 / 3)

军速度,主力部队隐蔽待机,一旦时机成熟便合围日军。

就在王鹏准备详细研究敌情,做出迎战日军计划的时候,一个参谋进来报告,说是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军长谢文东派来了联络人员,问王鹏是否可以接见。

”你说什么!是谁?”王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得到参谋再次地回答才确认,原来真的是大名鼎鼎的,又红又黑的谢文东。

王鹏对原历史进程中的谢文东太了解了,谢文东原名谢文翰,满族,1887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永甸村。因为一桩官司带家逃到依兰县土龙山(今桦南管辖)。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组建一支农民抗日自卫军。仅几天时间发展成一支2000余人的农民抗日队伍。并于1934年3月9日袭击太平镇伪警察署和商团,缴了敌人的械,毙敌10余人。农民暴动的消息很快传到依兰县城。驻城倭国关东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长饭冢朝吾大佐在11日带5辆汽车100余名日伪军来土龙山。谢文东得知情报后派曹子恒、景龙潭等人带领队伍在太平镇西白家沟一带伏击了前来镇压的日伪军。当场击毙饭冢大佐、铃木少尉和俘虏了伪警察大队长盖文义。缴获机枪5挺,步枪10余支,子弹数千发。这次农民起义斗争的胜利,震动了国内外,称为”土龙山事件”。

1936年9月将民众救**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下编3个师,谢文东任军长。活动于方正、延寿、依兰、勃利、林口等县。多次与日伪军战斗,给敌人很大打击,成为当时松花江下游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力量。1939年春谢文东在抗日战争处于艰苦逆境的时候,投降了倭国侵略军,背叛了祖国和人民。谢文东投降后,曾赴倭国东京受到天皇裕仁的召见,无耻地向倭国政府表示反省,跪在所谓”忠魂碑”前忏悔谢罪。从此,谢文东充当了倭国帝国主义忠实奴才。

1945年八一五光复以后,谢文东又拉起人马,并受国民党特派员的策反,将队伍改编为国民党”东北第十五集团军第一先遣军”。时任劳动党合江省主席李延禄,以抗日联军的老关系,给谢文东多次写信,让他认清形势,劝了几回也不好使。从此便同劳动党过不去,袭击劳动党的部队,杀害劳动党的干部,烧杀*掠无恶不作,直至被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的前身)359旅捉住,1946年12月3日在勃利县政府门前,召开公审大会,会后在碾子河西岸被处决,死年60岁,好看的小说:。

要说谢文东心甘情愿投靠日寇也不客观,他的八位家人都被倭国鬼子杀害,在日伪军的残酷讨伐情况下,没有稳固根据地和群众基础的抗联损失惨重,相当一部分的部队被打散或者叛变投敌,另一部分退入苏联境内。由于未来力量的介入,使日军倾力在华北同我军决战,无暇顾及东北的抗联,因此东北的抗联部队的状况,没有发生原历史进程中的恶劣条件,也就没有发生因情势所迫而投敌。

在我军同日寇的华北决战胜利后,立即向东北地区派出精锐的特遣队,以及大批的军政干部,并为抗联部队提供装备和武器弹药,使抗联部队站稳脚跟并发展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尤其是同苏军在外蒙边界冲突中大获全胜,谁都看出了我军的强大实力,也不可能再发生更多的投降事件。

抗联第8军派来的联络人员报告,他们只是一个先遣连,奉抗日联军总司令部陈g司令员的命令,第8军听候”擒魔一号”行动总指挥王鹏少将的指挥,配合突击部队完成任务。明日军长谢文东率领主力到达距此五公里处的挂甲屯,为了避免发生误会特此派人前来联络。王鹏对这位原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人物十分好奇,决定去会一会这位一身匪气的抗联军长,并为又增加了四千余人的生力军而高兴,更坚定了全歼鬼子的信心。

第二天,王鹏便乘一架直-6型武装直升机,来到抗联第8军的驻地挂甲屯。一下飞机便看到一位五十多岁,身材发胖加秃顶的老头,一身显然是鬼子服装改制的军装,带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兽皮帽子,带着几个人快步迎上来,王鹏根据特征便知道这就是谢文东了。

谢文东来到王鹏的面前敬了个礼说道:”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军长谢文东,奉总司令部的命令前来报到,请王总指挥训示!”王鹏上前握住谢文东的手,面带笑容热情地说道:”原来是老谢呀!久闻大名,今日有缘在此相见,实乃王某三生有幸啊!”

王鹏一番热情使谢文东感到有点诚惶诚恐,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新政府的正规军,来此之前陈g司令员已经向他介绍了王鹏传奇经历。令他惊讶的是一位少将总指挥,曾经把倭国人和苏联人打得满地找牙的将军,居然年龄比自己年轻一半,真是后生可畏呀。再看看人家身上穿的,手里头拿的,头上戴的,有气派,小鬼子和老毛子都比不了,难怪收拾他们轻松不费力。听说他同新政府的铁腕人物,刘剑锋总参谋长关系十分密切,看来对我谢文东还挺尊敬的,跟着这种有前途的少壮派打几仗和搞好关系,等到东北真的统一了绝不会亏待我。

想到这里,谢文东连忙说道:”总指挥折杀谢某,谢某才疏学浅,只凭匹夫之勇,小打小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