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杀明> 第六十三章 国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国库(1 / 2)

更新时间:2013-09-21

万历皇帝确实不想再打下去了,打仗需要的是钱,之前宁夏一役,国库就花出去了大把的银子,战后的赏赐,万历皇帝又满心肉疼的从皇室内帑里贴补了一部分,其他书友正在看:。

明代的皇帝,对金钱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崇祯末年,李自成围攻北京,朝臣请崇祯皇帝发内帑,赏赐士卒,眼看着都要江山沦丧,社稷倾颓了,崇祯皇帝都舍不得,反倒是便宜了李自成,白白得了几百万两白银,典型的舍命不舍财。

万历皇帝这个做爷爷的自然也是如此,钱在他看来,比什么都重要,虽说心心念念的想着要做个千古一帝,可要是钱都花没了,这个千古一帝做起来,也没什么味道了。

“大人,卑职已经算出来了,从万岁爷下旨援朝抗倭,到随后调集西北兵,南军入朝,再加上这林林总总的赏赐,一共花费银两如下,您自己看看吧,都在这呢。”户部左侍郎萧砷将一份账簿递了过去,脸上带着难掩的苦色。

户部尚书杨俊民皱着眉头看了一下这抗倭援朝所花费的银钱,脸色不由得难看起来,实在是太多了,多的超出了他的想象,那些主战的大臣,一个个都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只顾着嚷嚷要给倭寇点儿颜色看看,却难为了他这个大管家,杨俊民所掌的户部就是大明朝的钱袋子,眼看着钱袋子越来越瘪,他岂能不着急。

“哎,真是想不到,这才仅仅大半年不到,就花费如此之多。张居正耗费十年的心血,力主改革才弄出了这么点儿银钱,这下倒是好了,先是宁夏,接着又是朝鲜,这才多长时间就花出去了这么多银钱,看来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不可善动啊!”

萧砷道:“这有什么办法?之前宋应昌送过来的军报,还要再花出去一大笔赏银,到时候国库可就真的要饿死老鼠了!”

杨俊民也跟着叫苦:“那些个武夫一个个只知道喊打喊杀的,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打仗打的是什么,还不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没有银子拿什么打仗,最可气的就是那个宋应昌,还挑动万岁爷要大举用兵,这兵岂是那么好派的!”

萧砷皱眉道:“大人,朝廷那边不是也吹出风来了吗?万岁爷怕是也不想再动刀兵了,说是又要派那个沈惟敬过去游说倭寇,之前是因为倭寇不守信用,才引得万岁爷动怒,降下了大兵,如今万岁爷都不想打了,虽说让倭寇欺负到咱大明属国的地界,这天朝的面子有些下不来,不过要是能游说了倭寇,让其退兵,这样却是最省事了。一则朝廷不用再花费钱粮,另一则那肖太亨也省得太得意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杨俊民的脸色好看了一些,道:“要是能罢兵休战自然最好,可怕就怕万岁爷那边,你也不是不知道万岁爷的性子一会儿一变,谁也拿不准,昨天说打,今天说不打,誰知道到了后天到底打不打啊!”

萧砷想了想,道:“大人!您不如将这账本呈给万岁爷御览,就说国库没钱,如今这天灾**的,到处都用钱,辽河大水,贵州地震,朝鲜又要用兵,就算是咱大明朝的国库如今也是空空如也了,再让万岁爷发内帑,到时候万岁爷就是不情愿,也没了办法!”

“你说的倒是不错,不过还是要看看其他人是什么态度的,若是老夫自己去提出,怕是不妥的。”杨俊民捻着胡子,若有所思的说道。

打仗花的钱自然是户部来出,可是户部可不光是为了打仗而存在的,朝中各位臣工每月的饷银可都是要从这户部出的,天下各处受了灾害,也是要户部出银子,修补河防什么的,也是要户部出银子,还有那几十万皇亲国戚,都要户部养着,每个月花出去的银钱都像流水一样。

在大明朝廷之中,最难做的便是这户部尚书了。至于原因吗,很简单,各处都来向你伸手,问你要银子,要是拿不出钱,那可就是麻烦上身了,说好听了是不配合,说不好听了就是办事不利,万历朝二十年,换的最勤的就是户部尚书,之前张居正理政还好说,总归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有本事搞钱,户部尚书只要捂紧了钱袋子,会花钱也就是了,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这个户部尚书也更难做了。

之前万历皇帝虽然性格十足,可到底天下无大事,国库倒还算是充盈,可是仅仅这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朝廷又是打宁夏,又是东征朝鲜的,户部那点儿银子,也是下的快,。

户部尚书自然是要找这兵部尚书抱怨的,身为兵部尚书,肖太亨本人也是知道这一情况的,朝廷若是没了银子,依着现下这位万岁爷的脾气,怕是要想法子弄银子了。按照大明的传统来看,这要是规矩的征税的话,那便弄不出几个钱。因为大明打从太祖皇帝开始就实行了官绅不纳粮的规矩,纳粮的就是那些没有官身的百姓。这个规矩在大明刚开国的时候倒是促进了有钱人去读书,可是时日一长,读书人越来越多,不纳粮的便也越来越多,而且还都是江南两淮地方的,天可怜见,整个大明朝最富庶的就是那里,可每年上缴国库的银钱,属江淮一代最少,没办法官绅把土地都占得差不多了,再加上那些个小民也确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