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起来,到时候老夫如何向圣上交代!”
崔老夫人闻言,冷笑道:“偏你是个忠心的,可是你一颗忠心又要卖给谁看,皇帝就因为那肖太亨几句屁话,便罢了你的官职,你倒是个忠贞的,还一心想着朝廷。”
肖太亨是眼下万历朝堂上的兵部尚书,为人倒是颇有才学,只可惜太过古板,对于李成梁这个没什么学识的粗鄙武夫一向看不起,原兵部尚书王一颚病逝之后,肖太亨一上位,便搜罗罪名,将李成梁革了职。
李成梁被说得无可反驳,只好闭口不言。
不过虽说是恼恨李如楠不给面子,可是该做的李成梁还是要做,次日就托人去找了辽镇总兵葛礼,好好的写了一份花团锦簇的请功奏折递到了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都是原本大明朝开国之时的勋贵后代执掌,李成梁也说得上话,倒也不曾为难,便递到了兵部,可是一到兵部,便石沉大海了。
李如楠等了一个月,也不见朝廷的恩赏旨意,眼看朝鲜那边的局势越来越糜烂,大明朝也没有动作,心里就像着了火一样的急,可他不过是个小小千户,也是无可奈何。
好不容易朝廷的旨意到了,可却不是赏赐的,而是申斥。
李如楠对那天书一样的圣旨,听不大明白,那个宣旨太监的嗓门更是让他脑袋疼,可是其中那几句算得上文雅的骂人话,李如楠还是能猜出个大概的。
先是说李如楠无旨,擅起战端,恣意狂悖,接着又说李如楠折损兵将,虚报战功,最后才说到正题,大意是,万历皇帝看在李成梁多年勤勤恳恳的为大明王朝戍边,很辛苦的份上,就不为难李如楠了,让他戴罪立功。
这他妈都什么跟什么啊!?
要不是一旁的李成梁紧紧攥着他的衣袖,李如楠都能跳起来,先是撕了圣旨,接着再把那个内分泌紊乱的死太监打个半死,好看的小说:。
“李千户,接旨吧!”那个死太监皮笑肉不笑的把圣旨递到了李如楠的面前,还故作惊讶的说起了风凉话,“说起来也真是起了,万岁爷居然给李千户亲自降职,虽说是申斥的,可是这也是八辈子都求不来的天恩啊!”
用八辈子去求一顿骂!?
李如楠还没贱骨头到那个份上,其实他也猜得出来,万历皇帝给他一个小小的千户降旨,其实根本就是在敲打李成梁,让他别没事儿找事儿,李如楠不过是万历皇帝指桑骂槐那个小典故里面的“桑”罢了。
在心里把万历皇帝全家的女性同志骂了个桃花朵朵开,李如楠强挤出满脸的桃花笑,接过了圣旨,这玩意儿还不能扔,留着虽然堵心,却也不得不像是受了多大恩典一样,迎进祖先祠堂里供奉着。
李成梁也是面色不愈,他也知道肯定是那位看他不顺眼的前上司搞的鬼,虽说大明朝论军功,看人头,可是这等大事只要派人去塞外核实一下,就不难知道巴嘎巴图尔究竟死没死,现在连这个手续都省了,不是故意整人是什么。
可是这会儿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李成梁只能忍着满腹的恶心,吩咐人好生招待天使,再备齐了礼物,礼送回京。
没有了功劳,那些战死的军户岂不都白死了,这才是最让李如楠憋气的地方,好在李成梁还算够意思,差人给李如楠送了三万两银子。
李如楠一边感叹李成梁豪富,一边派人将这些银子都给那些军户送了去,总算是能解了那些军户遗属生活的困境。
又过了几日,朝廷那边总算是有了些风声,大概是万历皇帝感觉到倭寇盘踞在朝鲜,赖着不走,觉得有些心烦,终于决定派兵驱逐了。
对这段历史,李如楠一清二楚,大明和日本在朝鲜的第一次交锋,明军这边可是吃了大亏的,直到李如松接任总指挥后,才扭转了败局,一举将小日本赶到了釜山,收复了朝鲜的半壁江山。
既然知道,李如楠自然不想历史重演,可是这等大事,他一个小小的军户哪里说的上话,要是满嘴跑舌头的话,难免又会被人抓住小辫子不放,到时候再治一个妄议朝政的罪名,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没办法,这事儿还只能去求李成梁。
自打上一次和李成梁吵翻了之后,这父子两个见面都不说话,可是这次为了抗日援朝,李如楠也顾不得他那可怜的小面子了。
“爹爹!孩儿听说朝廷打算对朝鲜用兵了!”
李成梁虚眯着眼,没好气道:“怎的?你这逆子也舍得和老夫说话了!”
李如楠心急,道:“爹爹!此事干系重大,朝中无人识得倭寇的真正实力,那些朝鲜人为了乞求我大明的援兵,一定又刻意隐瞒了实情,若是冒然进兵的话,孩儿担心我大明会吃了倭人的大亏!”
李成梁也懒得和李如楠废话,道:“可是想着要跟去朝鲜?”
李如楠连忙点头,道:“孩儿正有此意,前番出边墙,劳而无功,这一次既然朝廷决意对朝鲜用兵,驱逐倭寇,孩儿怎的也要再拼上一把,搏一番功名!”
李成梁缓缓的点点头,道:“也好!总归算你这逆子有心,去找葛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