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臣权> 300 对马岛变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00 对马岛变故(2 / 3)

是这次朝会又完美结束,大家想着快些回家,而皇帝也想着快些回去看马皇后,大家都得偿所愿,何乐而不为呢?

庞煌回到公主府,匆匆见到临安公主和两个儿子还不到一刻钟,就被从北平来的送信人吸引走了,来到书房之内,打开经由北平送来的辽东情报,才知道高丽终于主动向日本的足利幕府伸出了友谊之手。却遭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因为足利幕府时期。倭国内部的矛盾因为一直没有得到缓和,依旧隐藏着很多隐患。从中国学去的儒家文化,使他们遵循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在幕府和大内家族双方的磨合中,双方刻意的保持着戒备。

比如说将水师集结在一起,却分成两个阵营,说的是守望相助,但实际上是害怕擦枪走火的事情发生,而在日本本土,陆军依然阵垒分明。相互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不允许有人染指,在这个时候,老奸巨猾的足利义满不顾儿子足利义持的反对,首先提供了大量的粮草给大内氏的水军,但对于其陆军,却是一拖再拖,不做任何承诺。。

因此并不算是十分愉快,正如足利义满不敢踏足九州一样,大内盛见也绝对不会走进京都范围之内。防止被对方吞并。

在这种情况下,高丽方面经过高人指点,提出两个建议,第一。日本、琉球暂时不发展陆地力量,全力发展水军,以应对大明的征伐。也等于说为高丽留一条后路,而在辽东。高丽则会联合纳哈出的金山部尽量拖累大明军力,使大明水陆不能同时发展。第二。向日本借兵,公认的日本忍者和武士的凶狠,所以高丽希望日本能够集中国内优势的力量依旧向大明沿海展开滋扰。

说一句实话,这两个建议,无论是哪个执政者都不会答应,何况日本本土两个家族正在对垒,不发展陆军,万一对方藏私,自己随时可以被吞没,更不要说将精锐派去大明沿海掠夺了,钱是很重要,但是权力更重要。

无论是足利义满还是大内盛见、今川了俊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婉言谢绝了高丽王的请求,日本和高丽结盟是有目的,但是绝对不会为了高丽自损国力和人力,好看的小说:。

更何况,日本有自己的计划,高丽在中间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这一日,日本幕府派使节登陆来到光州,直接面见高丽王,准备向其质询关于李成梁一直驻扎在对马岛的事情。

高丽王当然不敢怠慢,派出大将李之兰作为代表前往迎接。

李之兰是女真人,已经六十余岁了,高丽王之所以用这个人,也显示了高丽王朝的尴尬,首先不说李之兰的年纪,让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武将作为迎接使者,本来就是一个很失礼的事情,不过这次迎接,李之兰只是因为其的威望作为震慑,真正领兵的则是其长子李飞宇。

之所以说尴尬,是以前高丽王不用李之兰这一系,是因为李从兰其人身份的特殊性。李之兰原来是女真族的大酋长,前来投靠高丽,来投以前他的初名是叫做豆兰帖木儿(佟豆兰)。李之兰的父亲是女真金牌千户阿罗不花,李之兰曾经世袭其父的千户职。

李之兰的“李”姓是李之兰来投高丽,进入李成桂麾下之后,李成桂所赐姓给李之兰的。他被尊崇为青海李氏的始祖,其原因是他和李成桂结拜为兄弟的关系,两人始终有如亲兄弟一般。李之兰的故乡是在北青,而李成桂的故乡是在永兴;所以两人的故乡是十分接近的。

正因为这层关系,所以高丽王一直不敢重用李之兰一系。现在也算是无可奈何了,而且,还有一个传言,说李之兰的祖先是,是岳飞在出征辽东时,与一位高丽女子生下小孩,岳飞回国南宋,而这高丽女子则无法随之跟去,便定居辽东,依女真族风俗而姓佟,这个小孩就是李之兰的先祖。

对于这一点,庞煌埋伏下的棋子早就向庞煌密报过,并以为这是争取李之兰归顺大明的最好借口,在中原人的眼里,岳飞的后代应该是忠于自己祖国的,想来他的后代也不会差了。

不过庞煌早在另一个时空就习惯了高丽人的无耻,对于这份密报大加斥责,认为是侮辱了先烈,严令此事不得提及。高丽棒子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名人都和自己牵涉上关系这一点,可谓说源远流长,永无休止啊。

这一点先不说,就说逼的高丽王任用自己不想任用的人,可见事态是多么尴尬,日本是来问李成桂为何冒犯对马岛的事情。高丽王无奈之下,只能用李成桂的人前去应对了。要不谁也没有办法交代,谁让李成桂现在也算是手握重兵。高丽王也不敢轻易得罪的。

事有凑巧,但又好像是事先演练过的一般。

日本幕府的使节刚刚到来,高丽王还在那里左一言右一语的虚伪时,从外边跌跌撞撞的跑过来一个太监模样的人,是面白如玉,十分俊俏,不过这如玉的脸庞却是吓出来的。不顾的日本使节在侧,向高丽王禀报了一个坏消息。

对马岛宗氏诛杀海盗的事情东窗事发了。

前面说过,对马岛处于对日本的堺港、博多与高丽的蔚山、釜山、荠浦贸易航路的中间。非常适合进行转口贸易。而为了方便贸易,对马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