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士颜知道大业中死活不肯回朝之时,他的脑海中第一个念头就是代替他的太子大哥,出来与中土对接。 之所以他铤而走险,让朝中的大臣们纷纷上表朝廷不让太子出来对接。而且找了一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虽然中土国强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委曲求全,让身份尊贵的太子殿下出来对接,万一他们排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与我们对接,我们却排出后海国的太子,岂不是贬低自己高看别人了吗? 皇帝看到这些大臣们众口一致,难免犯了难。虽然有决定权,但是大臣们的意见也不能不考虑。 正在皇帝还没有想好的时候,突然听到太子大业中因为在军中调戏女兵,被得地将军绑回了朝。 这件事对皇帝来说实在是太丢脸了。自己的儿子居然干出这件事,皇帝没有多想直接把大业中还有得地将军找来当面对质。 但是当听到得地将军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之后,大业中死活不承认。但是当时在场很多士兵都看见了大业中调戏善秋的那一幕,即使大业中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最后皇帝没了主意,直接对得地下令。这是你军中的事,大业中你要怎么处置我绝对没有怨言。 本来得地将军一听到大业中在调戏自己的女儿真的恨不得一刀杀了他,但是他突然想到这是一个多么正当的理由把大业中给弄回朝。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对怎么处置大业中,得地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于是得地将军则是很大度的说了这样一番话。 “臣问讯,太子殿下调戏女兵,当得知事情经过的时候,说实话我是真心不相信太子殿下会干出这等事。但是又想到,是自己的女儿与太子殿下产生了误会。呵呵,说句不害臊的话,是这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只是我那个女儿涉世未深,不懂男女之情,所以惊慌之下,才产生的误会。” 得地的话皇上自然听出什么味道来。反正大业中给绑回来了,你皇帝老子总不能再把他送回军营去吧。 于是皇帝陛下也回了礼,道“大将军深明大义,真乃我后海国之福!但是这逆子我也听说在军中没少给你惹事,我看他的兵也当到头了,还是让他留在皇宫吧!” 听到皇帝终于肯让大业中离开军营。此时的得地感激涕零的叩首“陛下英明!” 也就是这个举动,让深谋远虑的众重看出了得地将军真实的目的。但是他却不漏声色,表现出一点也不知道。 大业中的回朝,让本来还在犹豫不决的皇帝为那些大臣们的折子为难,现在解决的问题已经出来了。 那就是本来说好的让大业中回朝提前议政,总不能说改就该把? 虽然皇帝依然表示仍然让大业中出来对接。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大臣们已经把太子殿下给得罪了,索性就得罪到底,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让大业中出来对接。 于是这些大臣们又纷纷上表,这一次他们使出了杀手锏。既然你坚持让大业中出来对接,那好办,我们就直接把矛头指向你这个皇帝。 大臣们上表说道“与中土对接此乃关乎后海国的千秋万代,陛下应当义不容辞亲自出面对接,因为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也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才能担当重任!” 得!这一次他们把球直接踢到了皇帝的脚下,连个传球的机会都不给。这一下皇帝犯难了,大业中却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此时的大业中就是用脚指头去想,也知道是他国士颜要去与中土对接。本来这件事是个烫手的活,扔还扔不掉,怎么他国士颜却还巴不得。 仔细想来,大业中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难不成,他国士颜是为了争夺太子的头衔。也只有这个理由能让国士颜拼了命的去要与中土对接,为国谋福,得取民心,争得皇位。 想到这里,大业中再也坐不住了,虽然不能议政。但是他现在已经是竞选者,总不能不听听竞选者的意见吧。 于是大业中跑到朝堂之上,道“身为太子更应该为国家分忧,不管中土国派什么样的人物来,必须让身为太子的他出来对接,因为也只有太子能彰显后海国的强大!” 大业中说这番话,并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因为权力的游戏有一条不争的法则,那就是一旦有一拨人反对你,就造出了其他两拨势力,支持你的人,和中立的那群人。 此时的大业中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在下面搞小动作,只要他态度坚决,自然有人站出来替他撑腰,而那些中立的就让他们继续中立去吧,只要自己占了上风,那些中立之人迟早还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 首先打头阵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苍中儒,这一点大业中也很感到意外。因为在大业中的印象里,老师更喜欢国士颜,怎么会突然站在自己这一边。 苍中儒身为后海国的大儒,教育出来的后海国大臣不胜枚举。他的声望已经是无人能及,所以他的理由也就不需要那么犀利,只是说按照礼法,这件事必须让太子出来对接,除非是皇帝陛下亲自出马,不然整个后海国就没人有这个资格。 敢当面激将皇帝,估计整个后海国找不出第二个人。虽然如此,正好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皇帝也不生气。 看到自己的老师已经表了态,苍中儒的门生们也纷纷表示支持。这一局,支持者暂时领先。 但是反对者可是有备而来,虽然苍中儒把他们打的个措手不及,但是还没有乱了阵脚。 于是反对者,这一次派出了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得地将军。 这是怎么回事?本来让大业中出来对接可是他得地想出来的办法,现在怎么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