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兰收拾洗簌完毕,轻轻的,蹑手蹑脚的爬上床,捏起被子的一角,缓缓的钻了进去,生怕扰醒了少爷。
林正松其实没睡着,只是酒劲上头有些晕乎乎的,喝了酒身上又有些燥热,绾兰钻进被窝带来一股凉意,林正松顺势把绾兰搂进怀里,凉凉的,可舒服了。
只是苦了绾兰,被两只胳膊环绕着,心脏砰砰直跳,好久在慢慢入睡。早上起来,绾兰明显没有睡足,哈欠连天。委屈巴巴可怜兮兮的瞧着林正松,那委屈模样让林正松直摸不着头脑。
早饭后,在一众孩子晨跑的口号声中,林正松开始指导众人修建第一座碉堡,用作今后建设的样本。
林正松指导,林德方、胡斐带头挖坑,约有两个成人手臂的长度后停下,开始灌注水泥与黄沙、鹅卵石混合物,浇灌成地基,十个人运水泥,十个人搅拌浇灌,地基浇筑成型就用了一个上午,加上半个下午的时间,接下来就是等干固了。
等了两天,第三天接着干,在往上碉堡分作两层,作为瞭望台和武器平台,主体用了些倒塌房子上的青砖碎块,混着水泥一起,中间隔层用的是水泥板。碉堡为单体圆形的水泥结构,厚实坚固,直径4米多,第一层主要做武器储藏使用,在往上第二层,有5面墙,对着庄外有三个射击孔,顶部有个7.5寸的正方形通气口。
忙活了三天,世上第一个实战用碉堡建成,以目前的武器水平,这玩意儿储在庄园里,就是铁打的王八盒子!可是消耗的水泥、石子等物也是惊人,鹅卵石倒不难搞,河边多的是,可水泥就跟不上了,这才建了一个碉堡,运来的两大马车水泥就已经消耗完毕,若真按照林正松的构想,五百步一座,整个庄园一共二十座堡垒,在加上连接的小长城,那苏州储存的水泥根本远远不够。
修建好的碉堡静静的矗立在夜色之中,它将成为庄园的守护神。
林正松围着转了一圈,看着也甚为满意,可是总觉得差了点啥,回想起那个奇怪的梦境里,对啊!火炮!差了几台火炮!
这个时代的火炮主要都是前朝引进的红夷大炮改进而来的,前朝著名的火器学家焦勖和孙元化,还分别留有著作《火攻挈要》和《西法神机》,可惜是禁书,私人不许收藏传阅,否则要被砍头。朝廷现在用的也基本与前朝无异,不过想要搞到炮,太难了些。朝廷的每一门炮都是登记在案的,每年军需官都会检查,朝廷也会不时派下人来核对数目,少了一台,从伍长往下全部连坐!
按照梦中的记忆,林正松能画出图纸,但按照目前的工艺,恐怕造不出来,慢慢来吧,事情总会有转机的,林正松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安阳的这块庄园很大,毕竟是整个苏扬一代林氏的祖地,遭了灾,许多房子空了下来,但都破损失修,住在里面,风都直蹿的。还有那十一个孩子也要有地安置,总不能总挤在一起。这么多人,这么多张嘴,尽管林府不缺钱,但不能总去买着吃,粮食也就罢了,大多人主食是大饼,能垫肚子又抗饿。那玩意儿成人一天也就只能吃个一张半就不了不得了,但肉食上总不能天天打鱼吧,但凡吃一次肉就要买半只猪回来,要吃鸡蛋,可怜的几只母鸡早已被榨干。
所以,发展养殖业也势在必行!
这十来个小鬼现在体质太虚,搬砖干重活不行,养鸡崽和圈猪总可以吧。
林正松把这个想法跟三爷和五爷一商量,一致决定把村子边缘,河水下游的开阔地带用来建猪圈鸡舍,老三媳妇和林家婶子最会挑小鸡仔和猪豚,眼毒的狠,专挑那些存活率高的。至于养鸡鸭猪豚要消耗大量粮食,那倒不用担心。
往年打谷留下来的米糠之类都浪费了,把那些米糠和豆粕混合石粉,贝壳粉等科学配比一下,那就是纯天然的饲料啊。喂下去,既能让鸡鸭快速增肥产蛋,又能大大节省粮食!更何况,这些牲畜的粪便,还是极好的肥料,拖到田地里还能增产,一举数得嘛。
在老三媳妇和林家婶子去城里买小鸡仔和猪豚之际,林正松招呼着众人在河畔下游立即动工。不像普通的农家用木板一打,划块地就算圈鸡舍猪圈这样简单,那种只适合零散的养,林正松要的是规模化,还要讲究卫生。
现在水泥不够,鸡鸭圈只能暂时用土墙,剩下的水泥用来筑造猪圈,大伙儿热火朝天的挖土砌石夯牢地基,用青砖抹上水泥砌成一间间的,一共两排十二间,等以后猪豚长起来,一月宰一头,宰了旧的就补上新的,一年到头都有肉吃。
大伙干劲十足,知道这是给自己今后谋福利,有人拆卸破损的旧房青砖,有人在和泥烧瓦,许是轻松忙碌的氛围感染了那一群孩子,小鬼们也帮着搬砖挑泥,特别是那个不过与黛玉一般大小的小女孩,别的男孩子两个人才能抬动的一担泥,小女孩一人拎起来竟丝毫不费事,看的一众大老爷们啧啧称奇。
林正松就说嘛,一人能顶两个人的饭量,总不会白吃了去。
人多力量大,不过三天,就将猪圈墙壁砌好了。猪圈建好了,还有鸡鸭舍,建造之前,林正松还特地给众人上了一课,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