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极品小书生> 第一一七章 红唇印记(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一七章 红唇印记(求订阅)(1 / 2)

梁州被淹之事,引发宁州热议,州府那边号召大家捐钱捐物,百姓穷苦,助益不大,所以州府主要针对的还是宁州的那些商户们。 宁州商会的会长贺民全被萧德叫去训话,出了府衙之后,贺民全就是一脸阴沉,可也不敢阳奉阴违,于是召集了商会之人,商量捐助之事。 另一边,李孝礼与萧恩虽也是宁州商会之人,但自从与沈慕合作醉仙酒以来,便很少去那边了,贺民全奈何不得二人,便也不管。 此时,三人坐在一起,沈慕鞠躬施了一礼道:“此事未曾与二位伯父先行商量,慕自行做了主,还请见谅。” 李孝礼道:“沈慕你既然有主意修河,使汉水两岸百姓免遭水患,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与你萧伯父虽为商人,但到底是大武子民,能有所为,自然义不容辞。” 这一番话说的慷慨大义,使得沈慕都不由为之喝彩。 萧恩也道:“是啊,沈慕,这是件大功德,我们二人全力支持你。我想我大哥那边也是喜闻乐见的,毕竟以后别人一提起沈慕,他就能说上一句‘哦,那沈慕是我宁州出去的。’看,多有面子!”说到后面,竟打趣道:“说不定,到时我大哥一高兴,将我那如花似玉的乖侄女嫁给你,你就偷着乐去吧!” 沈慕嘿嘿一笑。。“是吗,那敢情好!” 李孝礼又问:“对了,沈慕,你所说的那个什么水泥,真有那么神奇吗?” 沈慕便为二人演示一遍,小半天后,二人也是啧啧称奇,对于修河一事更是信心大增了。 沈慕又问:“二位伯父,你们可知哪里盛产石灰石?” “这个简单,”萧恩道,“据我所知,城东二十里有座荒山,专产石灰石,是陈老家的,凭着你与陈老的关系,要想低价、大批量买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沈慕又是嘿嘿一笑,“那还买什么,直接拉陈老入局不就行了?” 二人想了想,都是极力赞成,萧恩道:“陈老以前官至学政。。虽说如今退了,但桃李满天下,有他这个官身在,咱们做起事来也方便许多。” 李孝礼有些担忧道:“只怕陈老爱惜名声,不愿参与这等商事啊!” 沈慕道:“李伯父这就说错了,虽为商事,但到底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足以载入史册,后人称颂。况且,陈家也家大业大的,开销也大,有银子送上门干嘛不要。这事我来与陈老说,二位伯父无需担忧。” 之后,沈慕便去拜访陈老,将事情说了,陈老思虑一会,到底还是答应了,可见其人并没那么迂腐。 “我预计将水泥作坊就建在山下,这样开采完便可直接利用,而且那里人迹罕至,即便有些许污染,也不会影响到太多人。”沈慕道。 陈老点头。 两人又大致商量了下细节,沈慕便起身告辞,道:“这几日我便将作坊草建起来,萧伯父那边已经购买了些粮食,我们打算给送到梁州去。” “这是好事啊,沈慕,”陈老捋须道,“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安心去梁州吧,这边若有什么事,我会为你照料。” “那就多谢陈老了。” …… 多日绵绵细雨以来,天上难得的艳阳高照,沈慕跨坐在高大的黑马上,纵马狂奔,倒也有几分英姿勃发。 此次前往梁州,除了沈慕外,还有安大小姐、李世杰、萧文山同行,王二虎也去了,任务还是以保护沈慕为主。 他们这一行除了有四十余车的粮食外,还有十车的衣物被褥,远远拉出了好长一段距离,这些物资看着不少,但对于五十万梁州百姓来说,还是颇显的杯水车薪的。 梁州虽距宁州不过三百余里,但路面经过雨水多日浸泡。极难行走,又是车拉马拽的,每日最多也不过行五六十里,看着日头西斜,便要找镇子吃饭、留宿。第三天的时候,便因错过时辰,而不得不露宿荒郊野外,人们便拿出雨布遮了粮食衣物,以免被露水打湿,又点燃了数堆篝火,烤熟了干粮吃。 王二虎也不知哪儿打来了一只肥硕的野兔,清洗干净后,急忙忙地找到沈慕让他烤,沈慕摊手,“我也没作料啊!” 王二虎嘿嘿一笑,将随身的包裹打开,里面除了几件衣物外,竟还有七八个瓶瓶罐罐,乃是精盐、白糖、生姜、孜然等物。 沈慕瞠目着接过。。在篝火边架起木架翻烤,很快,那野兔就变得油光闪亮、香气四溢起来,闻着香味的萧文山、李世杰流着涎水而来。 一烤熟,王二虎一刀划过,直接斩了只兔腿,也不怕烫,蹲在那就啃起来。 萧文山和李世杰倒斯文多了,用小刀切着吃,还拿出了一小坛醉仙酒浅酌。沈慕想了想,找来盘子切下一小碟肉来,端了走到马车那边,彼时安玉清正捧了本书,对着灯光细读。 沈慕走过去,“看什么呢?” 安玉清一慌,赶紧将书本藏到背后,若无其事道:“哦,没什么,怎么了?” 沈慕也不言破,因为他刚刚注意到那本书好像是他的诗集,笑着递过去盘子道:“二虎那家伙也不知道从哪打来了一只野兔。。蛮肥的,刚烤好,送点给你尝尝。” 安玉清摆手道:“我不饿。” 沈慕道:“吃点吧,我的手艺还是不错的,而且,天气潮湿,这晚上其实还是蛮冷的,吃点保暖。” 安玉清便不再推辞,接了过来,转身从车里的一个小匣子里取出了一双筷子,这时听见沈慕肚子咕咕的响,犹豫了下,又从里面取出了一只叉子,将叉子递过来,道:“一吧!” “这怎么好意思呢?”话如此说,却已然笑嘻嘻地接过了叉子。 此举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