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圆?”
他们想起前八次的结局:
文本世界里, 原本惧怕革命的赵老爷、举人、知县等士绅,不过摇身一变,就变成了新时代的“革命者”,略微改了一下名字, 便继续统治着这个水乡小城镇。
而趁着革命,去报复赵家的人, 就被摇身一变, 变成了革命党的赵太爷等人逮住了。
他们要追究“趁革命”打劫了他们财产的王八。
冠冕堂皇,说偷盗革命者的家财, 便是“反.革命”。
“砰”地一声,阿Q, 被充作趁革命抢劫革命绅士财物的“反.革命”大盗,吃了花生米倒地了。
而那祥林嫂正惊惶地挤开人群,念叨着“我捐了门槛, 已赎尽了......”向鲁家走去。
但是捐门槛, 不过是人们戏弄她的新把戏。
等待这个嫁了两次, 又没有了儿子的妇女的, 将仍是不放过的冷眼与低语, 从此她在尘世间的存在,仿佛逐渐地在闲言碎语里消失。她如虫豸,死在了不为人知的角落尘埃里。
他们便面面相觑:两位主人公都死了, 这叫团圆吗?
鲁迅, 为什么要管这种结局叫做大团圆?
褚星奇挠挠耳朵嘟囔:“管这样的结局叫大团圆, 放动漫里面, 作者要被打死的。”
镜花水月外,文学参谋团一个人说:“大团圆的标题,本是阿Q正传的最后大结局的第九章,现在连祥林嫂的《祝福》,也被糅进来了,归于团圆的结局下。有一个说法,说是大团圆,团圆,就是一个圆。意味着这两位主人公的生命作为句号结束了。”
另一位说:“那为什么每次阿Q一死,就剧情轮回?文学史上也曾玩过这样的把戏,刻意把表面的立场,摆在反派的角度,其实则是充斥着对反派的讽刺。我觉得,大团圆,指的是从把总、举人老爷等统治者的视角来看,阿Q这些人的死去,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是大团圆。我认为,这个大团圆,是站在把总和举人老爷这些人的角度的。”
还有人却道:“把总、举人、鲁四老爷,也没有圆满啊。鲁四老爷家损失了名誉,赵老爷一家都丢了许多财物,即使死了阿Q也追究不回来了。是新兴的“革命者”的吗?好像是的,可是举人老爷们也总觉得不足,举人家也丢了赃物,人还险些失权。即使以他们的眼光来看,也轮不上圆满。”
几人为此争执不下。
这个问题远程连接了其他的鲁迅文学研究专家,也依旧各执己说。
但他们争执的霎那,镜花水月里的文本世界,又一次回到了街头,阿Q与祥林嫂错肩而过的一刹。
王勇道:“文学参谋团暂时无法决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团圆,直接的意思,通常就是主人公圆满结局。我们可以先从这一层试试看。”
张玉魂游天外,没有意见。霍阙垂着睫毛,不知在思索什么,也没有言语。
其余人表示同意。
第一次,他们治好了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
又帮助阿Q,利用几人的能力,将阿Q伪装为了具有神力的份子,成功拱进了“革命”后的那伙统治者里,而赵老爷等人却失去了地位,被阿Q赶走了。
但是,故事依旧轮回了。
于是,第二次,他们决定按照文学参谋团的其中一个思路,即大团圆是反派视角的大团圆,选择帮助了举人、赵老爷等人不受财产损失。
又卡在祥林嫂丈夫死后的节点,救下了她的儿子。
但,他们仍旧一张眼,就看到重新回到街头的阿Q,兀自在街上铿铿锵锵。
镜子外,文学参谋团的争执停止了。
他们一窝蜂地涌上来,皱着眉毛围观这一场又一场的轮回。
轮回到第十三次的时候,在阿Q再一次被绑上刑台的时候。霍阙阻止了试图去劫法场试验可能性的众人,忽问张玉:“你看到了什么?”
他注意到,轮回里,每一次,张玉的似乎都在寻找什么。
张玉有些困惑地蹙眉:“我不知道。那里有......好像,有一双眼睛。”
她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看到的:“好像是一双......又好像是很多双。它们好像是存在的,又好像是假的。”
虚空里,那双若有若无、似幻似真的眼睛,总是隐藏在围观死刑的人群后面,永远不近不远地跟着阿Q。
每次,阿Q死去,祥林嫂离开的时候,它就眨眼。
一眨眼,就世界轮回。
但混天绫与乾坤圈对它有感应,却根本捕捉不到它。
众人听得毛骨悚然。
镜花水月外的于建设却忽然一拍大腿,大叫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他站起来团团转。
最终,急切地挤开其他人,几乎把脸贴在镜面上,对王勇他们说:“你们再来一次,救下祥林嫂的儿子,再把阿Q扶上去绅士的位置!”
他眼睛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