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好晕!”刘出洋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感觉还是昏沉沉的。昨天从殡葬馆出来之后,郭岩直接把他拉回了家里。两人推杯换盏,回忆起以前的一些事情,有些唏嘘,亦有些感慨,所以就喝的多了些。 “快中午了!”刘出洋看了看车上的电子表。今天的天气倒是不错,雨后的空气都散发着一种香甜的味道,阳光也很足,透过前风档玻璃,将他的眼睛晃得生疼。果然是秋老虎,晒得更霸道。刘出洋从座位底下摸索了半天,才抠出了一副不知道谁放那的太阳镜。这副太阳镜大概是有些问题,戴上去很不舒服,不然也不会被人丢在这里。刘出洋在衣服上蹭了蹭镜片,这才把镜子带上,顿时感觉不那么刺眼了。 郭岩已经度蜜月去了,走的时候还婆婆妈妈的嘱咐了刘出洋半天,也不外“注意安全、调查完现场就赶快离开”云云。这让刘出洋想想就觉得好笑,一个大男人居然比他老婆还要啰嗦。 “恶鬼食人案件!”想起昨天晚上的那几具尸体,刘出洋就感觉头又痛了起来,他现在一点眉目都没有。“应该从哪查起?”刘出洋抽出一支香烟,放在了鼻子下面。查案也有许多讲究的,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窜。 “山脚下有一个村庄,你可以去看看!”他突然想起了郭岩说过的话。以现在的情况来推测,刘出洋怀疑凶手还藏在山庄附近,甚至于就是山庄内部的人。如此一来,他觉得先不要打草惊蛇,而是在外围探查一翻,比较符合现在的情况。 实际上,郭岩口中的村庄并不大,也没有多少常住人口。它坐落在山庄的东侧面,与位于半山腰的山庄,直线距离只有不过一百米。不过,这一百米的距离,却是一个陡峭的山壁。刘出洋站在山壁下向上仰望,觉得从这里爬上去的可能性,很小! 进村的小路,崎岖难行,刘出洋干脆将车停在了村外。他信步而入,发现里面静悄悄的,走了半晌,也没发现一个人影。“怎么这么冷清?”他四下张望,终于发现几位老人正端着饭碗,靠在一堵殘墙的旁边,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聊天吃饭。 “大爷!”刘出洋露出笑脸,踩着破烂的石块走了过去。“村里怎么这么冷清?”他笑着问道。“什么?大点声!我听不见!”一个老头大声喊道,看来耳朵有点背。 “我是说,”刘出洋提高了音量,又一次问道:“村里人都那去了?” “哦,饭啊!正吃着呐,你要不要来点!”老头将碗递来,里面盛着几根宽粗的面条。 “不了!”刘出洋无奈地笑了笑,他以前查案的时候,也经常去案发地周围找人聊天,没准对方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给他带来破案的契机。 “呵呵……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这一阵子又听说死人、闹鬼什么的,大伙都害怕,能走能跑的都出去了,就剩我们几个老不死的了。”大概是看到刘出洋吃瘪,旁边的另一个老头,呵呵笑了两声,对他说道。 “哦!”一看有人接话,刘出洋立刻来了兴趣,他扭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年纪稍轻的老人,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看上去有些文化,在他的脚边还趴着一只土黄色的菜狗。 “小伙子,你是来破案的吧!”见刘出洋看向自己,老者笑呵呵地问道。 “您怎么知道的?”刘出洋边问,边抽出几支香烟,逐个递了过去。其实这并不难猜,这个季节,几乎没有来旅游的人了。再加上发生的命案和闹鬼的传说,就更不可能有陌生人来这闲逛。所以能来的人,基本上都是调查案件的警务人员。 不过,刘出洋虽然知道原因,却并不会逞能说出来。顺着对方的话题聊天,才能让他心情愉悦,才能让他打开话匣子,才有可能让他说出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果然,老者接过香烟,脸上露出了一丝得色。“我自然知道!”他呵呵笑道,就着刘出洋递来的火机,点燃了香烟,在他手上轻点了几下,这才深深地吸了一口,露出满意的神色,“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啊!” “您老高寿啊!”刘出洋见状,微微一笑,开口问道。 “什么高寿不高寿的,这老哥几个里面,就数我最小。”他笑呵呵地摆了摆手。“对了,小伙子,你信不信有鬼!”他神神秘秘的问道。 “鬼?”这是他这两天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字,正所谓三人成虎,听的多了,就算不信也会半信半疑。可刘出洋一向意志坚定,他微笑着摇了摇头。 “唉!我以前也是不信的,”老人叹了口气说道,“可是几年前……”他话还没说完,就听身旁传来了几声哄笑,“老李头,又要讲你的鬼故事啦!这是第几百回了?”一个说话有些漏风的老头,调笑道。 “去!哪都有你!”老李头不满意地说道,看来也是被哄笑久了。“不瞒你说,”他继续对刘出洋说道,“前几年,就在这山庄里,当时它还是一座教堂,我就亲眼看见了鬼,我和我们家大黄也是那时候认识的!”说着,他拍了拍身旁的土狗。土狗抬起头来看了看他,见他没什么事情,只不过是随便拍拍,便又一头倒了回去,在太阳地儿里,舒服地眯上了眼睛。 “当时啊……”他大概是想和刘出洋详细讲讲,可话才开了个头,身旁又是传来了一阵哄笑。“唉!算了!”他觉得有些意兴阑珊。“不和你说了,说了你也不信!”他说道,“不过,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好像开了天眼,对什么事有些预感。就比如你,”他边说边摘下眼镜,又换了一副带上。刘出洋这才知道他刚才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