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大地都是球形的。[16]这一观念为后来
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被17世纪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所证实。[17-18]
地心说、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地心说。
托勒密的地心说示意图
托勒密的地心说示意图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提出行星在本轮
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20]
1543年,N.哥白尼所著《天球运行论》正式提出了“日心说”观点,[21]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
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由于符合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一直占有统治地位。为了捍卫日心说,不少仁人志士与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
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22]
1609年,J.开普勒的开普勒三定律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日心说,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打下了基础。[23]1608年利普赛发明望远镜后,
伽利略立即加以改造并指向苍穹。1610年,伽利略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星际使者》,朦胧的银河原来是无边的星海,皎洁的月亮竟然布满了环形山,灿烂的太阳哪知会有黑子,
而金星的相位变化和木星的4颗卫星恰恰是日心说最可靠的证据。[24-25]
1687年,I.牛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学说获得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26]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两片测试镜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