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日,大太太一早派了小厮去柳家传话,早饭后便带着婉君和祺哥儿上了马车朝柳府去了。。
祺哥儿过年的时候去过外祖母家,柳老太太对他这个自小体弱多病的外孙很是疼爱,因此一路上祺哥儿兴奋不已,不时的撩开帘子往外看,嘴里还直问多久能到外祖母家。
大太太拉着祺哥儿在身边坐好,安抚道:“不过隔了几条街,一晃就到了,你姐姐还在车上,就不要老是撩着帘子了,省的被人瞧见。”
婉君尚未出阁,自是不能随意露面。
祺哥儿毕竟年纪小,听了大太太的话疑惑的看看婉君,仰着小脸儿问道:“为什么姐姐在车上,就不能被人瞧见?”
大太太不知如何解释给他听,祺哥儿毕竟才只有六岁,便是解释了他也未必听得懂,一时语顿。
“因为姐姐还没有出嫁呀,若是被旁人随意看见样貌,就要嫁不出去了!”婉君笑着在祺哥儿鼻子上点了一点,故意逗他。
祺哥儿闻言想了一想,一本正经道:“不怕!若是姐姐嫁不出去,我就娶姐姐,这样姐姐就嫁出去了!”
婉君人被他的童言逗笑,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吉祥在车厢外头听见,扬声笑道:“六少爷,等您可以娶媳妇儿了,我们小姐都成了孩子他娘喽!”
接着又传来如意的轻斥:“死丫头,其他书友正在看:!惯会胡说八道!”
大太太和婉君听着两个丫鬟拌嘴,更是笑道乐不可支。
马车缓缓驶过街道,在柳府东角门前停下,柳家的小厮忙取了脚凳放好,柳妈妈扶着大太太几人下了马车,一行人跟在出来迎接的丫鬟身后进了门。
大太太先带着子女去了霁月居给柳老太太请安,一进霁月居。崔妈妈便含笑迎了上来:“给大姑奶奶、表小姐、表少爷请安,老太太正在房里等着呢,快随奴婢进去罢!”
大太太伸手扶起崔妈妈,笑道:“母亲这半年身子可好?”
崔妈妈道:“好着呢!就是最近天儿热,老太太饭量小了些,别的倒也无碍。”
柳老太太毕竟年过花甲,年纪大了本就觉少饭量也小,加上如今的天气,倒也是正常。大太太与崔妈妈说着话,一同进了正房。
进了内室。柳老太太正坐在炕上等着,见到大太太几人进来,忙笑道:“一早儿听说你们今日要来。。巴巴地等到近午了,可算见着了!”又朝祺哥儿招手,“好孩子,过来让外祖母瞧瞧长高了没有?”
祺哥儿心里还记着过年的时候外祖母对他的好,但毕竟隔了半年没见。一时有些拘谨,见柳老太太朝他招手,便仰头朝大太太看去。
大太太忙推他一把:“一路上吵着闹着要见外祖母,如今见着了倒发起楞来!还不快去给你外祖母请安?”
祺哥儿这才凑上前去,在老太太面前行礼:“祺哥儿给外祖母请安!”
大太太和婉君也忙屈身行礼请安。
柳老太太下了炕扶起祺哥儿,半蹲下身子上下打量着。对大太太笑道:“半年不见,咱们祺哥儿果真长高了不少!看着也比冬天时壮实了,你养的不错。”
大太太忙道:“哪里是女儿养的好。说起来都是风儿那孩子的功劳,若不是他送了几株灵芝给祺哥儿补养身子,哪能有这等效果。”
“哦?风儿送去的灵芝?”柳老太太并不知情,闻言有些疑惑,转念想到柳五与康郡王关系要好。许是那灵芝是从康郡王那里得来的,便也不再深想。转头看着婉君道,“君姐儿倒是越发的水灵了,倒比你娘年轻时还要好看!”
婉君面上微红,忙开口谢了。
祖孙几个又说了会儿家常,柳老太太便问大太太:“你今日怎么忽然家来了?可是陈家出了什么事?”
大太太早想好了托词,朝柳老太太笑道:“大姐家的沐春九月里就出阁了,我来找大嫂她们商量一下给沐春添妆的事。”
柳老太太道:“到底是做姨母的,就是比舅母们上心的多,现下才六月底,你就想着要给沐春那丫头添嫁妆了!”又转头看看祺哥儿,她们祖孙才第二次见面,柳老太太心里不舍,便对大太太道:“如此,你带着君姐儿过去你大嫂那里,把祺哥儿留在我这里,等走的时候再来接他。”
大太太心知她是舍不得外孙,便点头道:“如此也好,那我先带君姐儿过去。”又对祺哥儿叮嘱道:“你留在这里陪陪你外祖母,可要记得一样,不许惹你外祖母不痛快,听见了吗?”
祺哥儿偎在柳老太太怀里连连点头:“儿子知道的,娘和姐姐快去罢!”
母女俩便与柳老太太辞了,带着丫鬟自去上房。。
到了上房,柳大太太正坐在厅里看账目,听见丫鬟通报忙起身迎到门口,朝大太太笑道:“本想到门口去接妹妹,不想这两日府里庶务太多,一时也没顾上,妹妹可别怪嫂子,其他书友正在看:。”
大太太笑道:“大嫂说的哪里话,本就将近月底,谁家里都是一摊子事!”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