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教皇权杖。他说了一句让无数神学家和信徒嗤之以鼻的话:“我站与此,信仰必归于正途;我若登高,诸神定不啬指引。”
多数教廷大人物对此保持沉默,有人义正言辞的反抗,结果永远失去了开口的机会。
“信仰将会沦为圣哈维家族的玩物。”某位红衣大主教临终前这样说道。
让所有人惊叹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主宰克拉迪诺大帝在第一时间承认了托马斯的教皇身份,紧接着红胡子腓特烈亦发表正式声明,宣布托马斯教皇对克伦比亚王朝拥有宗主权,有权掌管克伦比亚王朝的宗教事务。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预料了,神圣罗马帝国加大对战场的投入力度,红胡子腓特烈很果断的撕毁了刚刚才签订的和平协议,亲自带重兵再度向拉米尔平原进发,至于教皇本人,则领导教廷各组织人员数万人以“剿灭异端家族”的名义要求奥尔良要塞打开大门。
普林大帝不会向神圣罗马帝国和克伦比亚王朝屈服,但是新教廷所摆出的姿态让他不得不低头。
若是拒绝敞开奥尔良要塞的大门,阻止教廷人员进入悉尼郡省进行针对伊斯特家族的圣战,那么两大帝国加上一座教廷,紫藤花帝国再强大也不可能抗衡。
而如果敞开北方的大门让教廷数万危险分子进入悉尼郡省,即使教廷真的没有和神圣罗马帝国大军内外夹击奥尔良要塞的意图,紫藤花方面也至少需要调遣一个大军团“与之随行”,而且其他各个方面都会有所牵扯,不利于战争的继续。
于是,普林大帝的最终决定是与两大帝国议和,两国退兵,教廷的大军才有可能穿过奥尔良要塞。
议和事项很快提上了三位皇帝陛下和教皇陛下的日程,会晤地点就在三大帝国的交叉点,中立城市辛迪尔。看上去四方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很快达成共识,然而,在几个问题上却始终无法商量出一个圆满的结果。
在整座大陆的注视下,这场会晤持续到来年春天。
“四巨头对话”的内容外人不得而知,但对话结束后,腓特烈大帝率领大军绕出一个小小的弧度,将矛头指向了与之相邻亦与紫藤花帝国共同拥有漫长边境线的海顿王国,克拉迪诺大帝则同样亲领十余万军队奔袭“梅花4”马库斯家族所掌管的劳勃领,自然而然,来自圣哈维家族的教皇陛下也带领教廷各组织人员穿过奥尔良要塞,驻扎在伊斯特城堡附近。
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好评的普林大帝,顿时受到了整座大陆的指责和谩骂,甚至把对新任教皇陛下的不满也加诸到了他的头上,原因很简单,国王们敢骂紫藤花帝国的皇帝是个孬种或者是“圣哈维家族的私生子”之类的,却绝不敢对他们的新任教皇翻白眼。
伊斯特城堡。
博学者波利克拉在几位长老的陪同下登上城楼最高点,神情肃穆的看着千米之外四面八方黑压压的教廷军队,久久没有言语。
“圣哈维家族疯了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起疯,只要我们闭城不出我们就是赢家,他们能在这里守多久?越久就对圣哈维家族越不利,托马斯的教皇之位就越岌岌可危。”某位长老理智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伊斯特可以失败,但不能像只老鼠一样躲在洞穴里不敢出去,我们是巨龙家族,一个连飞翔的勇气都丧失的家族,还谈何胜利?”另一位长老悲愤道。
对于伊斯特家族而言,这样的形势很糟糕,圣哈维家族在进行一次对彼此都是致命的赌博,圣哈维家族如果在这片战场上赢了,那么势必会获得圣职人员狂热的拥护,托马斯将稳坐教皇之位,到时候等待伊斯特家族的就是真正的覆灭。而如果伊斯特家族赢了,那么就会有无数势力指向圣哈维家族,托马斯亦将被拖下教皇之位成为教廷的罪人。
与其说圣哈维家族要消灭伊斯特这个最大的敌人,还不如说托马斯要借无数圣职人员对伊斯特家族的憎恨来巩固他的地位。
尤兰德冷静的向众人问道:“如果迎战,家族能否在这场战役中获胜?”
对于答案,众人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人回答。
“你们是不是真的以为我们的城墙坚不可摧?我们不能获胜,我们的继承人死一个就少一个,而他们死一个就会补充两个,城墙也不是坚不可摧,我们很清楚,伊斯特城堡将会沦陷,但我们更为清楚的是,伊斯特家族的血脉不能断!我不在乎你们商量出何种应对策略,我的观点是,尽可能的消灭我们的敌人,尽可能让伊斯特家族的年轻血脉多留几条。”
波利克拉苍凉点头,道:“尤兰德说的没错,这是我们最后的抉择,也是我们最后的使命。现在下达至高命令,三十岁以上所有伊斯特所属除执掌家法的镰刀成员外,所有人自动划入死神领袖阶层,我们,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