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时能诵读五经,十六岁的时候,就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就被大家称为神童。后来拜著名古文经学家马融为师。马融恃才高傲,郑玄三年不得面授,仅随其高徒卢植等受业,自筑书舍,深研马融学说。
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故,汉代经学,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是今文经学派,一个是古文经学派,两派水火不容相攻如仇,郑玄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郑学的出现,使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使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
郑玄此人,说是汉代经学第一人,也不为过。
郑玄是不会出山做官的,老头子今年都六十多岁了,早年间遭了党锢之祸,一辈子官场不顺,到了晚年,也没了入仕的打算,早就绝了当官的心思。
当初,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人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设几、杖之礼以待之。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眼,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何进相见。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三司府曾先后两次征辟郑玄,但他都借故婉言谢绝了。郑玄与荀爽、申屠蟠、襄楷、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被征为博士,他因父丧而未去。
后将军袁隗表举郑玄为侍中,他仍以居丧为理由而拒绝出仕。
连朝廷的征辟,郑玄都不出仕,最多去个一天、两天的,给个面子,表示自己是朝廷的忠臣而已。自然更不会在晚年出仕于刘备。
见了郑玄,刘备大礼参拜,口称,“师叔。”这个师叔倒是叫的没错,郑玄在马融那求学的时候,和卢植是师兄弟。
见面的结果,郑玄自然不会出山做官,不过郑玄倒不会挡着别人做官。
刘备表示,愿意举荐郑玄之子郑益为茂才,还征辟郑益为青州别驾。
别驾,又称别驾从事,为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刘备将郑益征辟为别驾,郑玄虽然自己不做官,也不能挡自己儿子的路啊。不但如此,郑玄还给刘备推荐了两人,一个北海人孙乾,另一个是乐安人国渊。
孙乾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刘备的手下,国渊也是曹魏名臣。
刘备也都各有重用,以孙乾为儒林从事,国渊为典农校尉,有了郑玄这面大旗,刘备这才放心下来。
自此,刘备剿灭了青州黄巾大部,又得了青州士人领袖郑玄之子郑益,青州算是全在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