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千里之外。其实说的是战略,这个其实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要有一只有足够执行力的队伍,来实现战略构想。再怎么精妙的战略,再怎么高明的计谋,也得有能够执行的军队才行,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众诸侯合兵一处,看上去似乎兵力庞大,其实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打顺风仗没问题。打硬仗,还真不如让刘备一个人指挥着青州兵上。
曹操也说道:“我素闻君侯作战勇猛,每战必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不想君侯用兵之谨慎,一致如斯。”
刘备笑道:“临阵之时,自然要身先士卒,不然何以令麾下将士用命。然而战前庙算,还是要越谨慎、越详细为好。”
曹操道:“我如今方知,何以君侯能百战百胜。”
刘备看了看曹操,又看了看鲍信,说道:“此次前去,就以鲍济北为主将,孟德副之。”
鲍信算是关东诸侯里面难得军事人才,曾经做过骑都尉,他手下有募兵两万,骑七百,辎重五千余乘,实力出众。不想鲍信认为曹操的才能在他之上,心甘情愿让出主将位置,听其指挥。鲍信说:“孟德之才,十倍于我,还请君侯以孟德为主,我情愿为副。”
于是,刘备顺水推舟以曹操为主将,鲍信副之。众诸侯支援的人马,都教给二人统领,共计步卒三万多人,骑兵两万,因为是众诸侯合兵,都是派了手下精锐前来,因此骑兵比例极高。刘备只率本部两万五千人在后接应。
随后,刘备又嘱咐道:“董卓麾下,多是并、凉骑兵,羌胡之兵,虽然骁勇善战,然其善于野战,而拙于攻城。以我之见,欲破董贼,当用‘结硬寨、打呆仗’之法。”
刘备又毫不犹豫的把曾剃头的打法拿出来教给曹操,曾剃头屡败屡战,据说连兵败自杀,就自杀了好几次。而且,更加神奇的是,到了最后,他还没死。
虽然现在曹操的确是有点纸上谈兵,但是曹操其实是有军事天赋的。日后在战场上历练出来的曹丞相,还是很能打的。现在刘备把一个屡败屡战曾剃头的兵法交给曹操,也不知道会不会把曹操给教坏掉,以后就变成了屡败屡战曹孟德。
“所谓结硬寨,就是大军在外之时,一定要先把军营扎得非常坚固。宁愿行军慢一点,也一定要先把营寨扎牢。大军每到一地,不管是刮风下雨,不管有多累多苦,也要先筑坚营,先要保证可以据营坚守。这个就叫做不动如山。”
“所谓打呆仗,就是用兵不出奇,不弄险,而以正合,以力破。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这个就叫做其徐如林。”
这样就能保证多拼掉一点董卓的人马了,也能保证你们被困死在营地里,逃跑的可能性,下降不少。
“结硬寨、打呆仗。”曹操表面上称是,心里却不以为然。
曹操是想着“一战而天下定矣。”的。这个什么“结硬寨、打呆仗。”好像和刘备前面提出的据城而守也没有多少区别,无非是一个是据城而守,一个是据寨而守。要是据寨而守,那还不如据城而守呢。再怎么说,城池也比寨子坚固啊。
定下方略之后,刘备命人大飨士卒。马上就要去打仗了,哪怕战死,好歹也做个饱死鬼不是。
次日,曹操带着东拼西凑而成的讨董联军出发,一路之上,数万战士相从,曹操志得意满,等来到汴水之前。
曹操遥望对岸,并未见一兵一卒,此时天色以晚,曹操下令道:“安营扎寨,明日一早渡河。”
待到天明,曹操便下令全军上下依次渡河,曹操本要率先渡河,鲍信劝道:“君为大军统帅,未可轻动,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我先渡河为好。”
于是曹操先派出侦骑过河,查探对岸五十里内,是否有贼军埋伏。见果然无人前来,又派鲍信率本部人马先渡河列阵,曹操这才率领大军过了此河。
期间,侦骑回报,没有发现敌军的踪影。曹操心里一松。
见了鲍信,曹操对鲍信说道:“我看刘玄德是谨慎过头了,讨董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何必如此小心。且看我等光复洛阳,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太平盛世。”
鲍信闻言,也是大笑不已。
不过他还是说道:“派个人去给刘青州送信,就说我军已经过了汴水,并未遇敌。”
自有人前去送信。
曹操命人略做休息,便率大军向西,还没走出十里,侦骑来报,董贼军向这边扑来,来者皆是骑兵,看旗号是贼将徐荣,估计半个时辰后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