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恋旧,并非是想阻挠国家大事,请您大人大量,不要治我们的罪。”
董卓此时也为杀害伍琼、周毖而后悔,又见杨彪、黄琬来向自己服软,于是上书表奏杨彪、黄琬为光禄大夫。
侍中陈纪被任命为平原相,按照制度,陈纪前去拜会董卓,聆听教诲。董卓对他道:“青州刺史刘玄德虽然也起兵反我,但是并未至酸枣,也没有出青州。可见他心中还是知道敬畏朝廷的。卿去平原上任,可以劝说刘玄德退兵,如果他答应,我可以让他做青州牧。”
陈纪称是,董卓又问道:“三辅地势平敞,四面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美,号称天府之国。现在关东兵起作乱,恐怕洛阳不可久居。长安那里宫室是现成的,今想西迁长安,未知卿意下如何?”
陈纪道:“天下有道,要使四夷归服。这就需要贤明的政治,以安抚他们。迁移皇上,这是最差的主意。我认为,您应当把事务交给公卿们去办,自己集中精力对付外面的问题。如果有人违抗您的命令,您可以用军队来处理他。现在关东起兵,老百姓无法活命。如果您谦让朝政,率师讨伐关东乱兵,那么,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庶几可以保全。如果想迁皇帝以图自安,那好比累卵,越高就越有破灭的危险啊!”
见到陈纪也反对迁都,董卓非常不快,但是他敬重陈纪的名望和德行,就再没有说什么。
因为黄琬被免,司徒之位空缺,朝廷有人建议提拔陈纪为司徒,以示拉拢,陈纪见局势动荡,连行礼都顾不得收拾,就尽快赶往平原国上任去了。
此后,朝廷任命光禄勋赵谦担任太尉,太仆王允担任司徒依旧为尚书令,继续掌管尚书台。
虽然董迁都之议没有得到认同,但是迁都的决策还是确定了下来。
决定迁都之后,董卓迅速将皇帝刘协及一帮朝廷官员迁到长安,前后不过十八天。
在这次迁都行动中,还有大量兰台石室书籍转移至长安,途中因为大雨的缘故,道路泥泞难行,有一半的书籍被抛弃焚烧。司徒王允整理剩余的书籍,分门别类。在文化经典传承这件事上,王允是有贡献的。
董卓留在洛阳,以防御关东联军,而长安朝廷的内外事务都交给王允来处理,王允假装顺从董卓,董卓也对王允推心置腹,对他没有猜忌和怀疑,所以王允能够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天子、朝臣,内内外外,没有不依靠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