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笑寒见赵普苦得稀里哗啦的,连连摇头道:“将军能否听我说几句呢?”
赵匡胤道:“梅公子有话但讲无妨!”
梅笑寒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后来经过争锋只剩下了魏蜀吴三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纵观如今天下之乱,与东汉末年非常的相似。混乱程度不亚于当年。”
“若是有这样一个人,他能够掌控全局,统一全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梅笑寒道:“赵将军生性威猛,能打胜仗,颇有王者气概。”
“若是能取天下...实在是再好不过!”
“莫非梅公子也有这样的同感?”
赵普显得非常激动,似乎见到了知己一般。
赵匡胤道:“梅公子...你真的也这样认为?”
梅笑寒道:“在赵将军面前,我哪里敢说假话,确实如此!”
梅笑寒说的话并不假,也可以说非常实在,唐末以来,没有一个政权能够持续长久的进行下去。短命王朝屡见不鲜。
想要获得永久的和平和稳定,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政权。而现在能缔造这个稳固政权的人却还不知道在哪里。
“我也不愿看到连年的混战,我也希望有稳定的生活。”
“我认为这也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声。”
梅笑寒道:“我以为赵大人说的话并不是空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为了不让更多的能受苦受难,为了不再看到连连的战乱...”
“哎!”
如今的天下,四分五裂,再无大唐盛世的盛世,也再无往日的辉煌。政权更迭之快,谁也无法预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人看历史,和当代人来看历史是完全不一样的,所站在的角度和宽度也是不相同的。
一个人穷极一生想要创造出辉煌也不过短短几十年。
自唐朝灭亡以后,也就是公元907年。
一个引领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出现了,他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这个人名字叫做朱温,五代十国乱局的序幕是被朱温拉开的。
朱温前期曾参加过黄巢的起义军,后来降唐,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之后又代唐称帝,建立后梁。
朱温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曾跟随母亲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
后来经人介绍,这一点和现代很像。凡事都需要通过中间人,也就是所谓的“中介”。
朱温加人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并随军进人了长安。
唐中和二年正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同年九月,朱温却背叛了义军,投降了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唐僖宗又任命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出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朱全忠”。
唐中和四年,朱温和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此后十余年间,朱温凭借在汴州优越的地理条件,慢慢地吞并了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
天复元年,朱温被封为梁王。同年,宰相崔胤召朱温入关,共同谋划诛杀宦官的大计。
宦官劫持了唐昭宗到凤翔,投靠节度使李茂贞。朱温领兵攻打凤翔,李茂贞却是屡战屡败。
天复三年,李茂贞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杀死了劫持唐昭宗的宦官,并送昭宗出城。
昭宗返回长安后,朱温等人将宦官全部诛杀,同时解散了神策军,从此朱温全权控制了昭宗,成为“太上皇”。
这一点非常像当年的曹操,挟持了汉献帝刘协。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天祐元年,朱温挟持昭宗迁都洛阳,随后派人将他杀死,拥立昭宗之子李柷为帝,也就是唐哀帝。天祐四年,朱温废李代唐,自称皇帝,并且改名为晃,定都开封,建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五代十国的乱局时代被拉开了序幕。
朱温的先祖是舜的司徒虎的后代,高祖叫朱黯,曾祖叫朱茂琳,祖父叫朱信,父亲叫朱诚。朱温就是朱诚的第三个儿子,据说在朱温出生的夜晚,他家住的房屋上面有红色的祥云向上翻腾,村里的人们望见了,都以为是朱家起火了,似乎将要取代上一个朝代的君主都要在出生的时候发生点什么,恩,一定是这样。
朱温幼年丧父,和母亲寄人篱下,生活很艰难,恰巧黄巢起来戳老李家的江山了,朱温也报名参加了起义军,因为表现良好,很快就得到了黄巢的赏识,
成为黄巢手底下的一员虎将,可是枪打出头鸟,黄巢的起义军很快就要支离破碎了,狡猾的朱温大旗一挥,投入到了老李家的怀抱,还被赐名“全忠”,结果让全忠把老李家的江山送走了。
光化四年(901年)初,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因为救驾有功,所以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此时的他也已经年过半百了,本应该儿孙绕膝,享受人家欢乐的时候,时局捉弄人,也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