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全能科技巨头> 第142章:一笔单带热一个行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一笔单带热一个行业(1 / 2)

除了芯片产业,任何一个产业链都做不到像半导体工业链那么高精密的协调供求,国内的普通吃瓜群众们总是说为什么本国就是不能完全自主研发高端芯片,其他产业只要一发力肯定就能攻克,偏偏芯片就是不行。

难就难在全球配套和高精密的组织体系,即便是美国人也不可能完成从整个上下游全部自主生产并制造出高端芯片来。

毫无疑问,这一笔合作的达成,意味着海岸线公司也将加入半导体产业链当中,成为最终端的一环。

虽然不生产制造芯片,但从今往后美国人也不敢轻易的向制裁中兴那样制裁海岸线公司,因为处在整个半导体工业链中的核心一环,一旦PHC兴起,必然成为英特尔公司等半导体产业链最大的客户。

美国人如果制裁海岸线公司,那就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而是杀敌一千自损三千的节奏,一大片半导体工业链上的厂商都得歇菜。

芯片这个东西的确难搞,但难也得搞,慢慢搞,叶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资料,没有不搞的理由,所以卖了英特尔这个队友是必然之举。

只不过,芯片制造这个领域,真的太难了,有技术依旧难。

一旦决定要搞,那就做好巨额的投资,并且准备好长期亏损不求回报的心里准备,这得有足够的钱砸进去烧,一步一步的把整个产业链建造起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必须要有一个远景规划。

不过,叶华并不担心它的未来,因为自身就坐拥大中华区这个庞大的市场,每年进口的芯片规模就是数千亿美元,只要搞出来,就算老美大搞贸易壁垒,仅依靠国内的市场就能混风生水起。

此次合作,2万片的交易量,按照321美元的价格,这笔交易合同达到了64.2亿美元之巨。

也难怪斯旺在签订合同之后,还是乐呵呵的回家了,对于今天的英特尔公司来说,也是妥妥的一笔超级肥单。

这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好在叶华的迪拜之旅从中东土豪那里“骗”来了149亿美元,不然他还真没法一口气进货2万片。

把PHC计算机制造出来,可不仅仅只是芯片上的投入,如光量设备等硬件还有其他硬配件模组等。

可以说,迪拜那笔149亿美元的大单是及时雨,不然海岸线公司只能消耗时间成本,推迟PHC的发售日,否则就只能找银行借钱了,但公司从开局就没有欠下银行一分钱,叶华希望一直保持下去。

公司虽然很赚钱,但也是花钱如流水,目前海岸线的一大吞金兽是新总部的建造,赚来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投进新总部建设,剩下的钱也只够与进货芯片,其他模块的投入立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了。

不过随着149亿美元的到账,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而随着这笔交易合同的达成,斯旺回到美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

这个重磅消息放出来,立马就刺激了股票市场,无疑是给予了市场和投资者以莫大的信心,直接导致英特尔公司的股票再次迎来大涨,突破3亿美元市值只是时间问题了。

值得一提的是,AMD的股票也迎来了上涨,不仅是因为海岸线公司从AMD那里进货了15万片友们有点蒙圈,都表示惊呆了!

:“美国人是不是脑抽了?”

:“这不科学!”

:“居然这么变着法子来猛抬一家华夏人的高科技公司,他们难道不知道海岸线冲击的可是自家窝里的一大片高科技企业,还是说已经老美已经放弃治疗了?”

:“肯定别有隐情,我不信,高科技产业,那是老美的命根子之一,命根子这种东西怎么能随便放弃?”

:“管他,吃瓜就完事了,顺便说一句,海岸线666!”

吃瓜网友们表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清新脱俗了,真正看出其中玄妙的人一般都不发言,而网上各种分析都是瞎扯,一些所谓的业内分析师们都围绕在了PHC本身东拉西扯,并且把PHC突然火爆全球的概念归结与技术本身的颠覆性以及世博会上的震撼公布。

没错,有理有据,但只是分析到了表面。

几乎没有人去说为什么PHC是从硅谷引爆,然后火爆全球的,没几个人把问题的关键分析到这个层面,而知道的大部分人都是既得利益群体,自然不会说。

有些知道的人都是真正的大佬,现在PHC火爆全球了,再跳出来说也没什么作用,对于真大佬们而言,自然不会像那些做客节目的人那样高谈阔论,对于他们来说太掉价了,而且时间紧的很呢,正在为应对这股冲击大伤脑筋呢,哪里还会有时间去节目上装比瞎掰扯。

接下来的时间里,英特尔公司制定了2万片的产量计划后,把任务分派下去。

全球半导体工业链上的一群马仔在大哥的振臂一呼下,立刻群起响应,终于有大活儿干了,自然都高兴。

别看这2万片的交易合同只有64.2亿美元的规模,但这笔账是不能这么直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