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冉冉,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之中几个姑姑、叔叔都上班了,二姑也定了亲,还没有结婚。
时间可真快,李景林都上四年级了,弟弟景峰也上了学前班。从此李景林不在每天住在奶奶家,回到村东口的自己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住,每天上、下学,身后还跟着个小跟屁虫。不是一个,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孩子。“哥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哥?”好吧,这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回到了家中,一开始李景林还不习惯。总是感觉奶奶家才是家,有奶奶在,心里才有底。
李景林的父亲、母亲在乡镇企业上班,工资不高还要三班倒,家里过的不太富裕。这些年爸妈除了上班还要带着弟弟,日子过的十分苦。
李景林回家后,上、下学路上带着弟弟,父母上夜班有景林在家也放心了,这在一定层度上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父母三班倒,家里没人时侯居多,这让李景林总是能找到一些机会在没人时练一练身手,把那些年练过的功夫一点点的捡起来。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景林的气质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他不在哪么多话,不哪么像同龄的孩子哪么淘气,变的稳重,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
不过唯一没变的还是吃不饱。大量的运动让李景林这几年增高了不少,只是因为营养上不去看上去高高痩痩的,就像是一根竹杆。
为了吃饱,李景林想尽了各种办法,用尽了各种手段。园子里的西红柿,茄子,胡萝卜就直接生吃了;烧玉米,烧黄豆,烤地瓜,烤土豆,这是熟的;此外还有榆树钱、龙葵、蒲公英、欧李、山枣、山丁子等等,这些是野生的。还管是家里的还是附近山间地头的,总之是让李景林吃了个遍。像什么烧蝗虫、烧螳螂、烧麻雀更是不在话下。
为了吃,李景林真是拼了。没办法呀,哪种饿肚子的感觉真是受不了。
又是一个星期日,吃过早饭的小哥俩在家里听着收音机。李景林家里没钱,买不起电视机,以前听收音机都要去邻居刘二妈家里。这是舅舅给家里买的录音机,收录二用,不但能听调频广播还能放磁带。就是磁带太贵还稀少,一共也没几盘。
“哥,带我出去玩一会。”弟弟景峰央求着。
“等一下,听玩这一段的。”
阮妈妈呀
他怎么还不来呀
春季风吹万物生
花红叶绿草青青
桃花艳李花浓
杏花茂盛。。。
“哥,今天的菜太咸了,有点齁嗓子。”“你少吃点不就完了。”
“哥,走吧,回来再听。”
“行,不过要去奶奶家。”李景林总是找一切机会往奶奶家跑,看到老太太才放心,对奶奶有一种深深的依赖。
“走吧,去奶奶家”景峰笑着道。
三里多路走了20分钟,这小孩子腿快,连跑带颠的。。。
院子里老叔在练武术,二姑在边上看着。
自从电影《少林寺》上映以来,在国内、外引走了具大的反响,神州大地兴起了一股习武热潮。不少青少年受电影响,不再上学,偷偷走出家庭,学习武术。(后来机缘巧合,这些个中,亦有小有名气者)
《少林寺》是由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主演的动作电影。
它是一部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影片一反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通过李连杰和他的一班武术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功夫。
《少林寺》是一部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影片一反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通过李连杰和他的一班武术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功夫。
《少林寺》的轰动,使光头和尚觉远的形象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多年以后《中国新闻周刊》评论影片对李连杰的意义,对武侠电影的意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景林的老叔已经参加了工作,在邮政局上班,每天骑着28加重的永久牌自行车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送报,送信。工资到时就开,周日还休息,是个国营好单位。他也是深受《少林寺》的影响,爱上了武术,在工作的便利下,定购了《武林》杂志。时常按着书上的记录来练习一些“绝世武功”。
“老叔,你这练的功夫叫什么名字?”景峰年龄不大,看到老叔令人眼花缭乱的身手问道。
“这是无敌连环腿”,“我哥也会这个连环腿,你这个可跟他的不一样”
景林说“你可别可别乱说,连环腿分多少种呢?”心中暗想,这破孩子,嘴就是不严。
“我这是少林派的,正宗。”老叔道。
“哥哥你那是那个门派的呀?”
“呵呵,燕青门的,没老叔的牛,“景林忙打马虎,
“听到没,还是少林的正宗“。“啪”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