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下去了,也是松了口气,就每人发了条毛巾给他们。
虽然不如带头的林大安得到的奖品多,可好歹是白得的奖励,回到村子里也能炫耀一番,这些人心下也很高兴。
不过冷静下来后他们就又开始后悔,领了这帮祖宗回去,可不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还不知道该怎么给这些知识青年安排活计呢。
林大安接纳知青主要就是为了给村办小学的,如今老师已经到位,自然就该跟县里讨要办学支持了。
“……咱们村上学的孩子多,去镇里上学很不方便,村里的干部们商议过后就准备自办小学,如今老师的问题解决了,教室也可以从大队部分出了几间房,桌椅板凳村子里准备自己做,可是书本笔墨还有老师的补贴这些就不好解决了,如今都还没着落呢,所以还希望县里能伸出手,对咱们农村的教育事业给予支持。”
林大安话音刚落,就有好些县领导就想反对,想从他们身上拔毛可不容易,可这些人都不如赵天方反应快。
赵县长直接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给林大安鼓掌,面带笑容的鼓励道:“林大安同志能积极主动的办学是件好事,这也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下一代,咱们县里应该支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样吧,老师的口粮和补贴你们村里出一部分,公社里再出一部分,剩下的书本笔墨就由县教育部门负责。”
“同志们,办学这可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要好好配合,主席同志说过要让劳动人民的子弟都享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在资源上多少都该向农村倾斜,大家可不能拖后腿。”
赵天方直接把主席同志抬了出来,使得原本想反对的人也不好再开口反对,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这个决定,不过他们对赵天方就更加不满,恨不得早些把人弄走。
其他大队长见林大安要办村小学,把那知识青年都弄去当老师不说,还跟县里要到了支持,心思也都活动开了。
不少觉得办学是好事的大队长也都跟林大安学了起来,准备回去也弄个村小学,老师都是现成的,既然这些知识青年干活不行,不如就让他们去给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林大安见自己的要求全部达成,知道多亏了赵县长帮忙,倒是对他即将调任愈发不舍。
会议结束后,林大安跟一帮大队长就被工作人员领着去了知青站。
这批分配到余岚县的知识青年大概有四五十人,林大安想到办小学怎么也得多几个老师才行,人少了可教不过来,就直接要了五个名额。
又听说这批知青里还有个懂医的,家里还是祖传老中医,林大安就把人也给一块要走了。
他们村卫生所的刘卫生员前段日子已经相亲成功准备结婚了,人家对象是县城的,结了婚后肯定是要去城里生活,这个懂医的女知青倒是正好填补上刘卫生员的空缺。
六个知识青年,正好三男三女,其中年纪最大的张国文二十三岁,最小的就是那个懂医的女知青,叫安丽丽,今年才十六岁,其他多是十八二十的年纪。
林大安把分配给村子里的几个知青召集起来后,就让跟他一起过来的林八斤把牛车赶过来,让这些人坐牛车回村。
男同志对牛车不怎么挑剔,安丽丽年纪还小,也没那份别扭的心思,倒是剩余的两个女知青觉得坐牛车有些掉价,神情就有些嫌弃。
张国文年纪是这伙人里最大的,直接以老大哥自居,帮着把几个女同志的包裹给提上了车。
见那两个女同志还在别扭,怕他们惹恼了林大安这个大队长,张国文就劝了两句,好歹让她们都上了车。
林大安得知这六个人里就连年纪最小的安丽丽都是初中毕业,还有好几个是高中生,对他们的学历很满意,心里很是高兴,因此也没计较那两个女知青的别扭。
张国文是个理想青年,还是主动报名来支持农村事业的,因此这会儿相比其他人萎靡不振,他倒是精神十足,就开始跟林大安打听起上林村的情况。
得知林大安没打算让他们下地干活儿,而是准备让他们在即将开办的村小学教书,这会儿就连那两个身体比较瘦弱的男知青都松了口气。
他们刚到余岚县的时候,倒是有早几年就下乡的老前辈过来看望他们,跟他们抱怨农村生活的艰苦,累死累活还吃不饱,他们还以为自己也要跟前几批知识青年一样下地种田呢。
发现自己居然不用跟老前辈们一样吃苦受罪,只要教孩子念书就好,原本还精神萎靡的知青们顿时打起了精神。
上林村的知青点是以前的林家祠堂,早几年要破处封建迷信的时候,这祠堂就被林老郭带着人给拆了一回,祖宗牌位被收了后,这宅子就荒废起来。
虽然好几年没修理过,可因为早年间维护的好,这宅子稍稍整理一下就能住人,地方又大又宽敞,再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当成知青点的了。
林八斤赶着牛车刚进了村,好些听说林大安去接知青的村民就围了过来看稀罕,知道这些人以后就是自家孩子的老师,村民们的态度都比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