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护驾随时能够抵达。
因此,后裔就不能随夏洛奇一起战斗了。
西突厥大军布营在大青山脚下。
靠山扎营,绵延百里。
铁马如壁,弓矢如雨。
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一旦进入突厥弓箭手的射击范围,那黑色的雨点将成为一道壮阔的景象。
许多新士兵都很畏惧这种远距离的抛射弓箭。
老兵们则将厚厚的加了牛皮的盾牌遮住头脸与肩膀。
半膝下蹲,左腿支撑,长盾与地面成六十度角保护。
身体蜷缩在盾牌之后,尽量将肩膀往里缩。
这样,受伤的几率就大大下降。
新入伍的士兵们一见铺天盖地的箭雨,当场就慌了。
有的甚至都会忘了举盾牌。
等旁边的老兵提示,为时已晚。
很多士兵受伤都是两侧肩膀,还有后背。
这些都是没来得及按标准姿势进行躲避箭雨的新手。
老兵们无所谓,嘴里骂骂咧咧的。
等一阵箭雨过后,站起身就往前冲。
算好了时间,二十米后,下一波箭雨又将到来。
不慌不忙的支起盾牌,等待箭雨落下。
然后如此前进,三波箭雨之后,老兵们就将盾牌一扔,甚至有的彪悍的勇士,会将铠甲也脱掉。
手中长枪马槊陌刀,光着上身抱团冲锋。
喊声震天,气势如虹。
那种场景下,新兵们不是胆颤心惊,就是泪流满面。
在冷兵器战场上,有一个词叫做跟随。
跟随是一个新兵的标配。
还有一个词叫做一往无前。
这是老兵们的招牌词汇。
冲在最前面的老兵一般都很少直接挂掉。
因为,按照步兵序列,对方防守要考虑波次问题。
抵在最前面的士兵要防守住一百米内的敌人冲阵。
这样,他们往往将冲在最前面的老兵给放过去。
截杀跟随在老兵身后的新兵。
这也算是双方老兵之间的默契,也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冲过去第一道人墙,对方后排的士兵战斗力就差了许多。
所以,老兵们与勇士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这也是战场中的一个潜规则。
这种规则只有老兵懂。
新兵蛋子跟随在老兵身后。
等待他们的却是对方最勇猛的战士。
这就是战场经验。
突厥骑兵没那么多讲究。
看见对方布阵,立马催动战骑,抢先冲锋。
农业文明的军队为什么总是会在草原骑兵面前吃败仗。
多数原因在于太被动。
阵列僵化,缺少动能。
士兵们只有运动起来才更具杀伤性。
草原铁骑上有很多十五六岁的孩子。
他们甚至从来没打过仗。
但是,胯下战马的速度一起来,这些孩子的弯刀就十分危险。
那可不是静止在原地劈砍,而是带着战马冲击的动能一刀劈下。
试想,原本是二十斤的力量被放大到五十斤。
当你按照二十斤力量的预估去抵挡时,你的头颅就难以保全了。
更何况,突厥骑兵天下闻名的一个关键原因是:
冲在最前面的都是部落中最有力气的人,骑马技术最好的人。
这些汉子一般会聚集一万人左右。
这一万人被突厥人称为草原之鹰。
那就是彪悍勇敢的象征。
一万人的尖端战力突击农业文明的僵化的步兵布阵,岂有不败之理。
阵型一垮,骑马的突厥人利用在马上居高临下的优势,首先在心理上就震慑住了步兵。
另外,步兵去攻击骑兵时,马总是在无规律的移动。
无形中替骑兵增加了防御力。
因此,无论是冲锋起来,还是静止之后,草原骑兵的优势在兵种上就压制了农业文明的步兵。
尉迟恭为何要约夏洛奇夜晚去冲营呢?
因为夜晚突厥人的射手自然可以忽略。
看不见啊!
射箭无效,甚至还会伤到自己人。
那么,这边的步兵就会发挥步战优势。
唐兵的武艺一般都是很好的。
从小就在家练扔石锁,刀法、枪法等等。
都是有套路的。
到了军队中后,还会举行各种比武。
士兵们为了获得那些银两彩头,暗地里都会自觉的进行训练。
天苍苍,野茫茫,夏洛奇下山岗。
明月临照,今晚看起来是那么平静。
尉迟恭的战马被套上了嘴罩,避免它发出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