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不同于锦花城,没有巨大的城墙,庆城处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巨大盆地之中,唯一的开口处还是面对着江水滚滚的升龙河,此河宽足有三十余里,最深处百余丈,因此漕运极为发达。
到此时,林远才知道顾掌柜说的三日路程指的是走水路,如果是走陆路,十日能到就已经是极快的了。
从锦花城外不远的花河湾渡口上船,顺着花河一路南下,很快就汇入升龙河之中,行船在宽广的水面上,直让人以为是哪个大湖或者海面之上。
庆城对着升龙渡口的地方才是唯一一面高足足数十丈的城墙,整个城门以外的地方全都是渡口区域,千帆竞过,热闹之极。
“小少爷,这庆城也分外城和内城,但是跟普天下的内外城都不一样,其他城池都是中心处为内城,这庆城却刚好相反,边缘靠山的三块区域为内城,中心和靠江这块区域为外城。”
“哦,顾大叔,这是为何?”
“因为这三处靠山区域集中了这城中最顶尖的几大势力,普通人反而集中居住在城中和靠江区域,以中心区域为起点划分,西边区域为庆城几大商会、镖局和其他望族、富户的的集中区域,北方区域为城主府和各司衙门,还有贵族的集中区域,东方区域则是几大门派的分舵,天武学院等数十个大小学院,武馆、药草堂、锻造堂等一些与江湖武林密切相关产业的集中区域,我们要去的就在东方区域。”
“原来如此,好一座奇特的大城。”、
云国一十六州,州之下为郡,郡下为府,府下设县,这些统归朝廷各部、司节制,而每一座人口上十万的镇邑都称为城,每城皆有城主,城主皆负有守城、兴城的职责,州郡府县等各级衙门则统管各行政区划内的一切事物,除了个别因功分封的城池外,城主负责搞活各城的经济和建设,缴纳该交的税收,其余的,各级衙门不会干预各城的管理等事务。
通俗上来讲,即使一个人是江洋大盗,如果在城内,则由城主负责缉拿他,但只要出了城门,缉拿补盗的事情就要移交各等级衙门处理,城主无论是否分封还是期限内任命,在城内都是土皇帝,出了自己的城门则什么都不是,在城内,各处产业乃至城内的各贵族、各衙门统统都是城主负责管理,各州郡府县的衙门当然也设在城内,但只要城主定时交税,除了谋反以外各朝廷档口的衙门不会管城内其他任何事情。分封出去的城池,城主连每月一次的缴税都免了,分封城主有的是五年一次的大朝贡,按各城大小缴纳一定钱财和各种珍惜之物,以表示对皇帝的臣服和忠心。
云国的这一套制度也不是当今执政的新月皇朝一族的创新发明,而是在大陆许多国家都推行沿用的,这种政策之下,朝廷与各城内的所有管理衙门和情报司属,为了方便行事通常都合并在一起办公,朝廷的衙门管的都是城与城之间的地带,城主府管理下的衙门管的是城内的事情,两者互惠合作而又彼此监督,朝廷各级官员固然可以上表朝廷参城主的不是,城主也可以记录各级衙门的胡作非为上报给各路巡察使,巡察使权力极大,有先斩后奏之权,所以通常由皇帝信任的皇亲国戚或者是百官皆服的公正严明之人担任。
这种互相牵制的制度很好地保证了国家的安定和繁荣,毕竟如果一个城主想造反,现实是你走出城门后放屁都不响,你这个反造不起来,而为了延长自己的城主任期,各城主都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地把城市发展的繁荣兴旺,各级朝廷官吏呢,为了不让巡察使挑自己的问题,也都是铆足了劲确保城与城之间安定有序。
林远的爷爷林明堂、父亲林铮都是朝廷体系的人,当初林铮之所以被诬陷,就是被上司当做了挡箭牌,即使,当时锦州林家所在城池建安城的城主知道事情真相,愿意帮助林家,也只能将这种事上报巡察使去处理,林明堂这个知府上面的郡府就是当初把林铮推出去顶罪的始作俑者。
有顾东这个熟门熟路的常客,林远当然不需考虑任何迷路之类的问题,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这繁华世界,高楼鳞次栉比,坊市屋舍一眼望不到边,宽阔得可以并排四辆马车的道路满是行人,长这么大,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记忆都停留在家乡建安城那数十万人的小城,最热闹时也不过是元宵的庙会,后面到了锦花城也算见识了主城的气势,但与这庆城相比还是不如的。
顾东随手拦了一辆送客的马车,两人把车帘子一挑,边赶路边欣赏这市井中的万千气象,顾东不愧是做掌柜的,口才极好,把一路经过的各处所在混杂一些听说来的故事讲给林远听,也会给林远提点一些忌讳所在,经过一个来月的相处,现在顾东在林远面前也没有那么拘束了,虽然还是坚定的不肯废弃主仆之理,但对林远平添了一分对子侄辈人的喜爱,林远也懒得再劝,随他去了。
“小少爷,这片区域就是学院区域了,除了天武学院这个巨无霸外,几条街范围内共有不下二十家各种大小学院和武馆。”辗转半天时间,终于来到城东,顾东开始着重介绍以后林远要常住很长时间的地方。
“这位客人,您说的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