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此间大道> 第1章 江愁渔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江愁渔火(1 / 2)

第一章江愁渔火

日暮江边,一艘船舫停靠在岸边,桅杆上一面大旗迎风飘扬,黑金古字绣在墨绿旗身上,一个“郁”字龙飞凤舞,上下翻腾。

船头一青衫老者,须发半白,约四五十岁的年纪,一对虎目微微眯着,眸子开阖间隐隐有精光流转。

“时辰已至酉时,公子还未动身前来吗?”青衫老者嘴唇微动,悄不可闻地低语道。

岸边码头,数百艘船只停泊靠岸,渔民收网吆喝,横木长廊上,行人如织,如一条长龙,川流不息。

“九爷,小的已经派人前去打探了,三公子的屋舍已经打扫一空,床铺衣物尽皆整理得干干净净,整间屋子已经无人居住,三公子也不见了人影,不知所踪……”

船头处,一名锦衣大汉抱拳恭禀道,须发粗豪,举止之间却恭谨异常。

青衫老者点点头,遥望远处长廊尽头,黑压压的人流模糊不清。

“再过一会儿,就是酉时三刻了罢,码头即将封锁,迟延,知会大家,准备起航吧。”

“这——”

锦衣大汉犹豫了下,忍不住开口道:“九爷,要不,我再派人去打探一下,三公子兴许是找不到船舫位置,此刻派人,兴许能接应一二。”

青衫老者摇摇头,转过身,眼中意味难言。

“侯府大事,三公子若是来,自然会来,不必强求。”

锦衣大汉迟延听着身畔的这一句幽幽话语,心中一紧,面上仍是恭谨之色,不再言语。

……

黎阳建城已久,掐指估算,八百年光景是有的,虽是一座沿江小城,却独有其深厚底蕴。

十里城隍,阳山书院,世间三教九流者,对黎阳向来青睐有加。黎阳,黎阳,这名字便取得极有道理可言,只是其中奥秘,往往秘而不宣。

老街尽处,一背负竹篓的少年缓步前行,发丝间隐隐有汗珠沁出,脸色因奔波透出几分苍白。

老街沿路西行,约三百六十步,有一大牌坊,牌坊彩绘匾额上书着四字“上善若水”,形体方正,一手正楷如三山五岳,气势巍峨,令人望之生畏。

竹篓少年行到此处,止步不前,放下背上竹篓,洗得青白的衣衫微微浸湿,少年仰起头,瞧了一眼头顶的牌坊匾额,心中默默念过这四字,只觉得身心清凉,便是日暮时分的难耐暑气,也消散几分。

闭目思索间,身旁传来一个稚嫩声音,咬字清晰。

“行初,先生不见你,竹篓里打来的鲤鱼也收回吧,先生平日里最不耐繁文缛节,你若是离去,就安心上路吧。”

竹篓少年只见牌坊青石柱下,一个小道童站在石阶前,手里捏着一串糖葫芦,拿在身前,忍着不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生恩德,行初不敢忘,初七,你代先生收下这篓鲤鱼吧,一点心意,不然,我这两年的道理,也白学了。”

小道童张口咬下一口糖葫芦,只觉齿间顿生酸甜滋味,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却瞧着少年放在地上的竹篓。

三尾金黄鲤鱼犹在竹篓里活蹦乱跳。

小道童初七心里不由想起了半年前,祖师祭祀时的那尾鲜鱼,后来被他趁夜悄悄偷到后山竹林里,就着松木火,烤得焦黄酥脆,撕下外皮就是一阵诱人香气,入口鲜嫩即化。

这等滋味,真是舍不得!

小道童摸了摸小脑袋,心里犹豫得很,蓦然心间响起一个温和声音,似在耳畔,缥缈悠然。

小道童初七伸出白嫩的小手,接过竹篓,脆生生道:“行吧,这竹篓我代先生收下了,行初,你就安心上路吧,记得日后回来看我,带点好吃的回来!”

少年微微一笑,上前低下身子摸了摸初七的小脑袋,瞧着初七额前的莲花小髻,心中升起不舍。

“初七,好好跟先生学道,以后继承了先生的道业,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说着,少年伸出手在小道童初七面前挥了挥,转身离去。

小道童初七怔怔站在原地,平日里觉得好吃不腻的糖葫芦,此刻也没了滋味,心里只是怔怔地想着。

师傅不是说出趟远门吗,外面的世界一定很好看,很好玩,可行初却好像并不开心呢,为什么又要我好好学道,有出息会是什么样子,能跟临水街的宁员外一样,顿顿鸡鸭鱼肉吗?

初七歪了歪脑袋,眼中的老街,人来人往,脱去背篓的少年,背脊挺直,走着走着,就被人海吞没。

……

岸边码头,锦衣大汉已经招呼人,将船帆支起,江边微风徐徐,正是起锚离开,顺流而下的时候,只是,那人到此刻还没来,让锦衣大汉迟延心中满是失望。

若是,带不走那人,他们这一趟南下,也就全无了意义。

“九爷,延哥,那人影似乎是三公子,他来啦?”

码头上搬运的小厮,眼尖地瞧见远处身影,沿着长廊缓缓走来,如血残阳下,身影缓缓拉长,有影相伴,竟无半点孤独之感。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