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所导向,是人生的大智慧。
孔子教育弟子冒危险救人应收取奖赏,垫钱赎本国人可回国报账,他的行为方式或许匪夷所思,但了解如此处事的根本原因后让人恍然大悟,不得不称赞的他的思想明智,其实并不是所谓圣人就想得比别人有先天优势,他们只不过是深刻探寻了事物更深远的影响,从而掌握了看上去更加优越的原则罢了。
众所周知,凡是都有其两面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有效地相互转化。是故,眼前的对错并不代表长远的对错,正如当下的成败不能说明日后的辉煌与卑微,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可以让你洞察先机,不至于处处受制于人。
棋,是一种很考验智慧的活动,无论哪种棋,胜利的关键都在于所谓预判,也就是提前琢磨对方下一步,再下一步,乃至局终的可能招术,为自己的游刃有余打好基础,不至于被动招架,疲于奔命。人生亦如棋局,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是走向成功的一大助力。
目光短浅是个贬义词,但好高骛远也是个贬义词,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意味着不局限于事物表面现象,但并非目光越远越好。当今社会谈论的一个热点词汇是“梦”,而梦想能否实现的判断条件之一,就在于你能否对其正确定位,长期目标要有,但阶段目标同样不可缺失,过于浅的水难以载舟,过于猛的浪易使船覆,把握好长远的“度”,适度而长远,才能找到驶向彼岸的正确航向。
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不拘泥于过往,不局限于眼前,放眼未来。即使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一次的失败和暂时的挫折不能说明什么,可以预见的未来依然是光明的,社会要提倡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发展。
国家要以科学的,长远的观点制度合理利民的政策方针,富民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让我们学会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春秋时期,范蠡是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
他为勾践出谋划策,帮助他指挥军事,灭了吴国,使越国称霸中原。
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主动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并改名换姓为陶朱公。
正是因为范蠡有长远的目光,才得以善终,还在商业界做出了一番成就。
把目光放长远些,方可为集体赢得更好的发展。
1950年,在“商业巨人”李嘉诚的塑料花工厂成立时,为了节省微薄的租金,他选择了一个货仓做工厂。
不久之后,因香港连降暴雨,刚刚添置的塑胶机器被逐一泡坏,结果开业后不到两个月就需另觅厂房经营。
李嘉诚并未以“运气不好”为由怨天尤人,而是开始思考,未来每做一件事,需将其种种环节考虑周全,并给自己留出余地。
日后,已经被训练得极为谨慎的他在买下一艘游艇时,附加定制了两个引擎,两个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如果两个都坏掉,我船上还有一个有马达的救生艇。”正是因为李嘉诚具有长远的目光,后来才把公司发展壮大。
没有把目光放长远些,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如果你想干一番大事业,如果你想要一个锦绣前程,如果你想造福世界,那么,请你先学会把目光放的长久些吧!
尤肯达修女的质问只是一种关注当下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代表的是一种关注未来的开拓胸襟。
当下的悲天悯人是小镇上的人们的抱怨及对伯爵的不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没有长远的目光,只看重眼前的小利。
所以,我们要向伯爵和施图林格博士学习,着眼未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伟大诗圣杜甫曾经坚信一定会拨云见日,没有在失败中一度沉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仙李白也不愿沉沦,用长远目光在激励着自己,一定会有得意之时;
由古到今,多少文人志士都在生活中把目光放长远,才成就出伟业。
未来的世界很精彩,但同时,未来的世界也充满着太多的未知和疑问。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我们不要做井蛙和夏虫,让时间和空间分裂我们的认识,变成一只井底之蛙,失去了长远的目光。
其实,人类生活的世界不可捉摸,但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规律,顺着规律去想,去做,可能目光就会变得长远,着眼未来。
着眼未来,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鹰的眼光是锐利的,因而能迅速捕获食物;壁虎的眼光是长远的,因而敢于自断其尾;人的眼光是智慧的,因而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收获果实。
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看似无形,然而具备眼光的人会发现它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自己便是生活的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