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铁血抗战之烽火连城> 第31章 撒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撒野(1 / 2)

新民府地处盛京省西北部,为盛京之重镇。

清顺治八年关中逢大旱,朝廷从山东、河北两次移拨大批灾民来东北垦荒。

当时因满清歧视汉人,汉民又被称为“民人”,民人们的落脚点便称“民屯”。

乾隆初年巡检衙门移驻新民屯,置新民为县,是新民作为地名之始。

嘉庆十三年因人口膨胀,析承德西境、广宁东北境辖地为新民厅,光绪二十年升为新民府。

此时,在新民府后堂内,府台老爷刘文邴正看着张统领送来的公函。

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刘府台将公函放下,对身边的师爷哼道:“这张小个子好不懂事,这种犯人要么当场砍了,要么给东洋人送去,居然送我这来了!这事关东洋人,还真有点辣手!”

师爷眼珠转转,笑道:“老爷不必为难,这张小个子把辣手的事推给咱们,咱也可以推出去啊!这样我马上起草份公函,请道台大人定夺!”

“哈哈哈!这样甚好!师爷你去行公文吧,我去后面休息了!啊……”

刘府台说完,抻了个懒腰,去后宅抽大烟去了。

一天后,道台老爷陈正高看完新民府的公文,气得是直拍桌子,骂道:“好你个刘烟枪,这种案子你直接判了就完事了,居然恶心到我头上了,这真是不拿上眼皮当回事啊!想恶心我!哏!师爷!起份文书请臬台大人定夺!”

就这样,秦天晓的案子又被送到了臬台衙门,秦天晓又可以多活几天了,如果是有钱人家,经过这一番折腾,死罪可能就变活罪了!

这也是当时的满清王朝太过腐败,机关过于臃肿的缘故!

其实满清从立国之初,就已经埋下了亡国的伏笔!

当年十万八旗子弟随努尔哈赤出关,这几乎是满清全部男丁了!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兵力不足经不起败仗,只要一打败,士气低落,满清也就亡了!所以对那十万八旗兵奉官许愿,鼓舞士气至于能不能实现,等打了胜仗在研究吧!

但让努尔哈赤没想到的是,战争一打响,不仅明朝国内有李志成等起义军帮忙牵制明朝百万大军,更是有吴三桂卖国贼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所以这仗打的就特别地顺利。

当清军攻下应天府时,大明王朝彻底宣告灭亡,虽然此时,努尔哈赤已经挂了!但他乃金口玉言,封出去的官那都是算数的!但那可是十万八旗兵啊!不好安置啊!

无奈!满清在明王朝官制基础上又添加了很多画蛇添足的官职,这才把这些有功的兵老爷给打发了!但也使得整个行政机关变成了反应迟钝的低效率状态。

清朝的中枢机关就不用提了,光是那些有衔无职的学士和武举人就海了去了!已经不能够形容了!

中枢机关这样,地方就更不用说了!满清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府又可分州和厅)、县三级。

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

总督和巡抚在明朝都是属于都察院的差遣职官,在清朝则成为正式的地方高级官员了。

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

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

总督又可称为“制军”或“制台”。

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

巡抚又可称为“抚军”或“抚台”。

督、抚之下设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司法等。

布政使又可简称“藩台”、藩司。

除布政使外又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这和布政使就有重复了!

按察使又可简称“臬台”、“臬司”。

巡府以下有道,道的长官,官方称为“道员”,民间尊为“道台”,因此得名道台衙门。

清代的道,是省以下、府以上的机关,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直辖市,但又能管周边的府,而府更愿意服从巡抚衙门的命令,这样政令就有点混乱了!

道台下又有府台,府台是管理几个到十几个县行政的长官,有点像曾经的专署主任,而县官们常常会为了到底是服从道台的命令,还是府台的而发愁!

就是这些大老爷们,使本来简单的文书、公函,不管是由上至下,还是由下至上都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发挥效力,当然皇帝的圣旨可以直接下来,但那皇帝老儿视乎不太喜欢用圣旨过问正事。

光绪九年法国侵略殖民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了中法战争。

法军认为清政府是吹口气就能倒下的落后国家,所以只派了四千人的军队,就耀武扬威地从边境线上杀了过来!

等待法军的是大约五千蛮兵和两万多府军,这支大军刚刚经历过剿灭太平天国的战斗,所以他们也大量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