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北明不南渡> 第四百七十八章 消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八章 消耗(1 / 2)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军的心态。

看着那些打完就跑的鞑清八旗兵,还真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直接列阵的话,固然能让那些弓骑兵不敢上前。

但在没有和清虏的主力对上前就列阵,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还让明军疲于奔命。

“用得着管那么多么?直接打过去就的了,那些清虏成不了什么气候。”

黄得功没啥好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谋略,想想就烦,直接真刀真枪的干起来才是正事。

不过这却给戚宗明提醒了一番。

没错,现在真不是考虑那些骚扰的清虏骑兵的时候,他们再烦,都无法对大军造成行之有效的伤害。

最主要的还是能开起团来。

只要打起来,所有的计谋都无足轻重,戚宗明知道,多尔衮作为鞑清的摄政王,军事谋略还是很出众的。

以及的谋略或许并不出色,唯一的依靠,就是这两年来,圣上亲自调教出来的,战斗力足以保证的皇卫营。

鞑清的拉扯,迷惑的战术,做的很好。

但只要抓住一点……直接骑到他脸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行军路线,不再改变,那所谓的鞑清弓骑,也不再搭理。

虽然被骚扰,导致了些许不可避免的伤亡,但明军毫不犹豫的将兵锋直接推进到西平堡。

无论多尔衮怎么想的,西平堡作为战略要冲,辽阳门户,只要有脑子的,都不会出让。

无论多尔衮怎么想的,必定要死保西平堡。

他再怎么拉扯,避战,也不可能抱着西平堡到处跑。

只要他有守堡的念头,这仗就开的起来。

四月十一。

三路军推至西平。

最为精锐的三路军,总计三万余兵力,而其中的皇卫营主力就占到了两万五千人以上。

所以三路军,虽然只有三万多人,却保有了伐清大军一半以上的战斗力。

火器的配备,后勤的补给,火炮的数量……都十分可观。

西平堡外,壕沟,拒马,岩寨,林立。

显然,在此之前,鞑清就已经在西平堡外,建立了完善的防御工事。

对于西平堡的重视程度也很高。

三路军的火炮,被推了出来,上百管红夷大炮,被推到了前线。

没有任何犹豫的万跑齐鸣。

在那轰隆隆的震鸣声下,也打开了攻打西平堡的战役。

战争已经打响的情况下,弓骑的骚扰已经失去了意义。

布好阵列,立足脚跟的明军,对于出现的骑兵,已经能够形成反制。

提前预警,荷枪实弹之下,只要骑兵敢于靠近,就是吃铅弹的节奏的。

战争从骚扰战,转入攻坚战。

明军是攻,清军是受……啊不,是守。

火炮在火器技术的提高下,也有一定的提升,虽然没有火铳那么明显。

不过在遂发技术,和定装火药技术的加持下,射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不过火炮这种东西,不太吃射速。

火炮想要起到作用,还是在于威力,以及射程。

膛线技术虽然已经具备,不过生产效率很低的情况下,并没有条件直接在火炮内拉出膛线。

大口径的火炮,用来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

尤其在这样的平原地形,上百发重达几十斤的铁疙瘩砸下来,那还真不是闹着玩的。

那些脆弱的木制结构,一触即溃,即使是稍微坚硬一些的石制围墙,也会在一轮过后出现裂痕。

清军也有火炮,那是汉军旗的看家本领,崇祯年间,汉军旗的火器水平,甚至一度超越大明。

但现在,随着大明缓过来气,大力发展火器的情况下,经济差点崩溃的鞑清,已经没有能力追赶明朝的步伐。

西平堡上的汉八旗火炮火力已经被明军完全压制。

甚至一度有炮弹砸在城墙上,让城墙上的守军很慌张。

明军已经不是曾经的明军了,多尔衮在城墙上感觉道,看到远处那整齐化一的明军阵列,还真有一种不可战胜的感觉。

但现在拖下去,并没有任何好处,明军一直用火炮压着他们打,几万八旗兵却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那不是多尔衮乐于看到的。

多尔衮也豁出去了,以重步兵为主力,发动了一场旨在摧毁明军火炮的攻势。

战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用战车作为盾牌,八旗兵躲在后面,靠近后跑出来输出。

这样的战术,在去年的时候,让刘文柄还是挺头疼的,不过却没必要为现在的明军担心。

三路军的兵种齐全,配合明显,要比去年的明军优秀的多。

至少还懂得火炮。

红夷大炮固然厉害,但用来杀人却根本没有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