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北明不南渡> 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1 / 2)

大明皇家女子学院必须要建立起来,毕业者等同于皇家大学文凭。

等等还有问题。

朱慈皱着眉头,看着下面,仍然在阻碍着他准备下达政令的工部官员。

虚眯着眼睛,让其他人都不寒而栗。

工部侍郎颤的发抖,但不得不据实禀报。

“臣并非是觉得女学不可立而是因为”

“而是因为什么?”朱慈问道。

工部侍郎吞了吞口水,圣上的气场太强大了。

“忠烈祠的工事还没结束,圣上又欲起新校,匠户本就不足,又不可加派力役大征民夫,工部实在难以承接工程。”工部侍郎倒着苦水向朱慈倾诉道。

说实在的,在百官的眼中,当今的圣上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有时候,脾气暴躁,一张口就血流成河。

有时候有很体贴下属,某些明明看起来做错的事情,却可以被原谅。

就比如说那天许直的奏章中用到了“父慈子孝”这个词,犯了大忌讳。

许直因此惶恐不安,听说司礼监的太监,已经特别将这个奏章画圈交给了圣上。

但结果就是口头提醒了一下,并没有更多对于许直处罚,足足让许直感恩戴德了好些日子。

今天,似乎也一样,朱慈这次很体恤工部的难处,并没有让工部强行承接。

“缺银子么?短多少?”朱慈问道。

“并非银子之故,而是人丁不足,若非强制,民多不情愿,就算是许以银两,应征者也聊聊。”

总之,大明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最主要的是,战争带来的人数锐减,男丁不足,而且许多被抽调到了军部,训练成军。

能够参与基建的男子,更少了。

朱慈摸了摸下巴上长出来的小胡须,比以前看起来成熟多了。

目前的矛盾是大明需要的快速发展,与稀缺劳动力之间的冲突。

这在取消力役之后,更加凸显。

缺人缺苦力。

解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号召大家多生娃,等新娃长大了,劳动力也就有保证了。

不不这太缓慢了,并且大明子民,怎么也得让他们从繁重的苦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效仿西欧参与到罪恶的贩卖人口的生意之中。

把非洲的黑叔叔不不,这也不行。

大明再缺劳动力,也不能引入黑人。

让他们在东南亚种橡胶,倒是可以接受,带到华夏中那就是一种污染。

当然,能够充当苦力的人,在朱慈看来很多,除了汉族和南边一些和汉人一个鼻孔出气的族群,其他人都可以当苦力。

为了这件事情,朱慈专门找到了,郑森。

这个在南京变乱之后,来北京求学的同学。

当然也是东南郑家的。

郑森此时还没能接手他老爹的产业,现在就只是一个辛勤的小蜜蜂,努力填充自己的学识。

当然,他对于国家的忠诚,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具备。

“你和你父亲商量一下,从海外抓些人过来,朝廷出钱,除了昆仑奴,都行。”

“圣上,这”郑森脸色有些尴尬,他家在东南做的都是本分的生意。

所谓的本分生意指的是。

当西方的船只路过大明的海域时,郑家的人就会跳出来,大吼道。“呔,此海是我开,此浪是我栽,若想从这过,留下买海财。”

基本上,西方的船只,不管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还是葡萄牙,西班牙什么的,都得乖乖交钱。

也就人反抗过,但被揍了之后,还是乖乖的交钱了。

郑家还真没做过人口贩卖这种缺德的生意。

但是郑森确听说了,西方人做这样的生意。

“搞不到么?”朱慈问道。

“学生只能回去和家父商议此事,至于能不能行也说不准,况且圣上若是缺苦力,或可与红夷商议,他们多事与此,只要价码合适,肯定能带来圣上需要的苦力。”

这不是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朱慈当然知道,西方人已经在享受贩卖人口的福利了。

但汉人却太善良了不愿做这种缺德的事情可惜,太可惜了。

怎么样才能让汉人像疯狗一样,去世界各地抢劫这真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陕西。

战争依然在持续。

张煌言被进为陕西总兵,军权上更大了一圈。

收编了一部分的西军,加上一部分的山西兵,手下的军力,形成了前线的第四股力量。

但不管是三股,还是四股。

陕西的西军,已经抵挡不住明军的进军。

多处投降,亦有多处直接告破。

唯一值得坚守的西安,处于张献忠的大将,刘文秀的掌控之下。

明军的火炮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