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明复兴会各占一半。
东林党被魏党这么一顿折腾、整治,实力早不如从前,在朝堂上说话的份量远不及从前。而东林党最擅长的,就是耍嘴皮子。
打架打不过董宣武,动粗他们更动不过有厂卫在手的魏党,这时董宣武建议提供了这么一个场所,让他们能继续对朝廷的大小事务施加影响,他们当然是欢迎的。
划分完目前的势力范围,虽然大家都信誓旦旦,但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临时的权宜之计,日后时局一旦有变,这块蛋糕谁占据得多一点,谁占据得少一点还是很难说的一件事。
董宣武后世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不完全的解决办法,就是由三党共同建立起一个议会。所有的要拿上朝堂讨论的事情,先经过这个议会讨论,只将讨论出来有结果的事情提交内阁,交由皇帝决断。提交给内阁、皇帝的决议,三党成员不得再在朝堂上提出异议。
魏党能发展到如今这样一个程度,皇帝的支持是主要因素,但东厂和锦衣卫的威慑和采用一些不法手段,是一个关键手段。同意了这个条规定,无疑是要魏党自废武功。
这次董党与东林党再次联手,逼迫魏党同意,各党政见上的纷争,只要不违背律法,具体事务都必须在议会上解决,严禁通过武力等非法手段对人身安全进行威胁、胁迫。
原则上议会讨论出来的东西,只是建议而不是决意,皇帝或者内阁如果不同意可以发回重议。但是发回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三次重议后,即使皇帝、内阁仍旧不满意,也必须按此执行。
董宣武的这一提议立刻就得到了东林党人的支持。
以后议会每两年会重新再确定下一届各方应占的份额和参加议会议员的资格。
这也是天启皇帝特别关注的,对于解决不了问题,整天像菜市场般争吵不休的朝堂,天启皇帝早已经是厌恶不已。他明确暗示董宣武和魏忠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魏党虽然不太乐意,但是因为有天启皇帝的暗示在前,他们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解决朝堂纷争不已的现状,此刻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当然,已经进入内阁的大臣,不得加入议会,除非他解除了内阁大学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