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见韩东青眼含疑惑,终于机灵了一把:“他们俩周末的时候会去景点给人拍照。”对此,江一白表达了羡慕:“一天能赚三四十块钱来着。小清嘉照片拍的好,口碑好,生意越来越好了。”
说起来许家康就遗憾:“我们要上学,没那么多时间,要不赚得更多。”不然他觉得一个月一千块钱都没问题。一块钱一张的照片,很多人都能接受,又不是天天拍的,一年都拍不了两三回。
“你们自己洗相片?”韩东青饶有兴趣的问。
许家康:“我们哪会,找了个会洗相片的合作。” 他都想去学一学,就能省下不少钱。奈何许清嘉说没必要把每个环节的利润都往自己口袋装,有那时间还不如干点其他事情。想想他们的确没那么多时间,遂许家康只能放弃。
“年轻人嘛,自力更生是好的,坐在家里等着国家安排工作,太过被动。”江平业有感而发。
今年春天,大批知青回城,怎么安排这些人成了头等大事,要不然会引起治安问题。
市委下通知允许知青做小买卖,江平业还把这条政策定的更宽了一点,并没有写明只能知青做个体户,打了个擦边球。有人跟他提过这一点,要是人人都去做生意了,像什么话。在很多人看来,做生意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不过江平业相信时间会证明,挖不了社会主义的墙角,还会把墙角给堆的更扎实。发展经济才是眼下当务之急,连饭都吃不饱了,谈其他就是耍流氓。
许向华便道:“最近街上多了不少摊子,我们家后面那户在家做豆腐,还支了个早点摊,卖豆浆豆腐脑油条大饼什么的,生意不错。”这家儿子就是刚回来的知青,没有工作,在家没事干,就和父母商量着把老一辈的手艺捡了起来,他估算了下,一个月两三百的利润差不了,能赶上好几个人的工资。
这档口但凡肯拉下脸面做点小买卖,赚的绝对不比工人少。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想进国营厂,觉得做生意丢人,宁愿待在家里啃父母,也不愿意放下身段。
江平业:“还是太少了,想想三十年前。”不过总算是起了个好头,来知青办吵着要求安排工作的人略微少了点。
“毕竟才开始。”许向华道。
韩东青笑起来:“首都也放开了这一块的管制,允许没有工作的城里人做小生意。”
几个人说起了时事,许家康听得认真,江一白就有点无聊了,他对这些没兴趣,于是低头跟许家阳玩。
厨房里炒好了一盘菜的许清嘉,洗了把手出来打招呼。
“江叔叔,韩大哥。”在江一白身上顿了顿,皮笑肉不笑:“小白哥哥。”在长辈面前,还是要给他点面子的。
江一白还是头一次听见她叫韩大哥,顿时乐不可支:“这是韩六哥,韩大哥在北京。”
许清嘉看着韩东青。
韩东青笑:“我在家行六。”
许清嘉摸了摸鼻子,重新喊了一声:“韩六哥。”
韩东青微笑点头。
“为什么你喊他是韩六哥,我就是小白哥哥,你难道不该叫我江大哥吗?”江一白又叫了起来,小白哥哥什么的,哪有江大哥威风。
尤其他总觉得小白哥哥这四个字从许清嘉嘴里吐出来,语气有点说不上来的微妙。
小白哥哥多贴切呀,许清嘉保持微笑,没理他,转而问韩东青:“有什么忌口的吗?”
韩东青:“我不挑食。”再挑食的人在部队操练几年,也没得挑了。
许清嘉便点了点头,又回了厨房。江一白从沙发上跳下来,跟了进去,咋咋呼呼:“小清嘉,你有没有做麻辣兔丁?”又麻又辣又香又甜,回味无穷。
他妈见他喜欢便和许清嘉学了一手,可就是做不出那个味,果然做饭这种事真得讲天赋。
“有,有,有。”大少爷来了能不给你做吗?没做,还不得叫死。
“小清嘉,你真是太好了!”夸张的语调听得客厅里的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午饭十分丰盛,许家特色菜兔肉更是不少,熏兔肉,麻辣兔丁,爆炒兔肉,枸杞炖兔肉。
望着这一桌香味扑鼻的菜,江平业羡慕:“还是生女儿好啊,孝顺能干。我家这个臭小子,都15岁了,我就没吃过一顿他做的饭。”
江一白反唇相讥:“我也没吃过你做的一顿饭呀。”
江平业被自己儿子给噎住了,笑骂:“混小子!”更加觉得闺女好了。
许向华端起酒杯看向韩东青,他忙拿起手边的水杯,他吃着中药,不能喝酒,不能喝茶,只能以水代酒。
“小韩,这杯酒是谢你去年帮了我家这三个孩子。”许向华面带笑容,认真道。
韩东青笑:“叔叔言重了,那都是我该做的事情。何况当时弟弟妹妹还有阿姨都已经谢过我了。您实在不用再提这一茬,要不然我都要不好意思了。”
许向华笑了笑:“得人恩果千年记,以后但凡我们能帮得上,你尽管开口。”虽然这年轻人背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