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刘凡本欲让士兵继续向北撤,寻找险地驻防。
但现在刘凡不打算这么做,他准备剑指南方,再次摆开阵势与羌族、氐族骑兵决战。
自己一方疲惫,羌族、氐族骑兵何尝不疲惫?
更何况在羌族、氐族骑兵穷追不舍之下,想要脱离他们,羌族、氐族步兵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在勇气方面,刘凡不怯任何人。
这一战能赢,他就赢了!
又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刘凡亲自将所剩下的八千汉军步兵布置了一个战阵。
这个战阵名为鱼鳞阵,此阵非常适合当今的形势。
刘凡派遣荀攸位于阵形中后,指挥这一支步兵方阵。
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
刘凡把兵团分成五段。组成一层压一层的阵形。
这种阵型,即便是羌族、氐族骑兵冲破一段,还有另外几段。来回也可以支援。
更何况汉军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
刘凡整合黄忠麾下所剩余的一千骑兵和龙雀卫一齐向南。
南面的汉军骑兵已经收到刘凡的命令,上万骑兵不再是且战且退,而是调转马头,对羌族、氐族骑兵展开反击。
并且汉军骑兵以典韦为中心,分成两翼。在中间空出一大片空地。
组成鱼鳞阵的汉军步兵,挺矛持盾,大步流星的进入这一片空地。
队形整整齐齐,旌旗飘展,一点也不像刚才的残兵。
与此同时,刘凡率领龙雀卫从左翼向羌族、氐族而去,随时准备找机会进攻。
“形势不对啊!汉军怎么又突然整军布阵而来,难道……”
氐族骑兵首领强瑞心中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援军一定是全军覆没了,不然汉军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重新向吾军宣战!”
羌族骑兵首领洪山咬牙切齿的说道。
在他看来,汉军摆这种阵势,就是向他们宣战。
只是心中大为不甘,来援的兵马很明显是他们羌氐勇士,现在连面都没有碰上,确实令人心寒。
他们此时心有怀疑,怀疑还能不能胜?
“战还是不战?”
强瑞向洪山问道。
“吾粗略的统计了一下,相战这么久,你我兵马死伤一半,汉军的兵马也差不多死伤一半!吾想再战,只是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有援军突袭汉军的后方。如果没有,那是不是吾军这两万多骑兵,先行倒下!”
洪山好似在扪心自问,好似又在问他,又好似在疑问上苍。
“我明白兄长的意思,但是我等一退,那位得可生还。届时谁放过我们?”
强瑞心有顾及的说道。
强瑞属于白马氐、洪山属于先零羌。
都是羌、氐之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他们不是部落的最高酋长,他们带着酋长的命令,消除“刘凡之患”。
一旦没有将刘凡除掉,那回去后的结局为何?显而易见!
“现在羌、氐之中的精锐骑兵都掌握在二位大人手中,既然二位大人不好决断!那就请各部的首领前来商量,他们是想死,还是想生?”
这时,一名羌人向洪山和强瑞建议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
洪山问这名羌人。
“如果您让他们送死,他们一定会怨恨您。如果您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会感激您,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当今之势,我军有获胜的可能,但即便是胜了,也是两败俱伤。汉军的厉害,都见识过。吾军的援军突袭其后方,也无济于事。怕的是汉军援军来,突袭吾军后方。现在的形势好似不论如何,都难活命。存亡放在他人手上,难道不觉得悲哀吗?大人等有大智,应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名羌人长篇大论,向洪山回答道。
“进退两难,确实悲哀!只是吾不知道强兄是什么意思?”
洪山瞥了强瑞一眼。
“我也不想死啊!”
强瑞用一句话表明他的心意。然后向洪山问道:“兄长这名麾下,倒是挺机智的!”
“他是湟水羌酋长十七斤,精通汉人之语,所有颇懂汉人的谋略。”
洪山指着十七斤向强瑞说道。
“幸亏有他啊!”
强瑞多看了十七斤一眼,点了点头。
强瑞和洪山都下定决心之后,皆吹响退兵的号角,下令骑兵不要再与汉军交战,慢慢退出此方战场。
刘凡这边磨刀霍霍,重整旗鼓后,准备再次和胡人骑兵决一死战。
“敌军是什么算计?难道想要引诱吾等?”
见胡人骑兵不进反退,刘凡将宝剑放回剑鞘,此时荀攸刚好过来,刘凡遂对荀攸说道。
“派遣斥候紧跟着敌军退兵的线路,探探便知。”
荀攸向刘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