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行业的大佬,好莱坞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始终屹立在行业顶端, 英国梦的崛起没有被那些资本的掌控者放在眼里, 哪怕英国梦近年来逐步侵蚀了他们在英国市场的份额, 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电影法案下的本土电影的垂死挣扎——这种挣扎是无力的, 也是无用的, 他们相信,只要上映市场定额分配发生改变,他们就能重新夺回这一部分失去的市场, 甚至还有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谁不知道英国电影是扶不起来的小丑?——他们完全不认为英国梦有机会、有机会成为能与他们分庭抗礼的竞争对手。
远在大西洋另一头的资本家们却不知道,从最开始成立初期的《国王的演讲》, 到随后的《小鬼当家》、《歌舞青春》、《拯救大兵瑞恩》等,直至近期的《泰坦尼克号》、《漂亮女孩》, 英国梦以势如破竹的气势迅速在英国观众们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点从越来越高的电影上座率就能看出来。英国梦正式走入了英国民众们的心中, 现在提起英国梦,大家不约而同的会想起催人泪下的《泰坦尼克号》,想起令人捧腹的《小鬼当家》,想起青春活泼的《歌舞青春》, 想起睿智腹黑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英国梦打败了老牌的兰克,拥有了包括制片、发行和放映事业的大部分实权, 玛格丽特再也不是无所作为的“花瓶公主”,她的成绩有目共睹, 影迷们都亲热地称呼她为“电影公主”——几乎所有英国梦的影片她的名字都会醒目地出现在制片人的位置。
鉴于玛格丽特的良好成绩, 英国高昂的外国影片进口税一直没有降下来, 这让英国梦的发展更加如鱼得水——好莱坞集体抵制英国高达75%的电影税收政策, 所有美国影片停止输往英国市场,各地影院为了填充场次不得不增加本国电影的排片,在这之中,剧本、演技、剪辑、后期全数在线的英国梦自然当仁不让地大赚特赚——不仅是票房,更多的是口碑!
玛格丽特自从开启了“电影业女强人”之路,就好像重启了人生一样,她不再纠结那些情情爱爱的事情,而是将所有经历都放在了电影公司,在这么个政策利好的时期,她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她对英国梦的职能部门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人力也再次扩充——人才从来都不缺,玛格丽特的“公主招牌”就是英国梦存在发展的最大保证——只要温莎不倒台,英国梦就不可能倒闭!在这种情况下,无数在战争中活下来的电影人重新拾起了他们的梦想,成为了英国梦的一员,优质的剧本以每周超过十份的数量被送到了玛格丽特的办公桌上,还有更多的剧本在创作中,老牌演员们兢兢业业生怕被公司越来越多的新人取代,新人们磨练演技以求能早一步扛担大旗,整个英国梦都呈现出一股欣欣向荣的势态。
在将英国梦扩大了两倍不止之后,玛格丽特也没有闲着,她找到了兰克公司,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说服了J.A.兰克,共同成立了一家日不落电影筹资公司,以英国梦占比51%,兰克公司占比49%的额度,分别注资筹资公司,以稍高于银行的利率,借钱给那些找不到投资商的本国电影人。此后,她似乎和J.A.兰克缔造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的“友谊”,于1950年再次合作成立了日不落电影学院,专门培养电影行业的人才,为此他们重金聘请了好莱坞的人才担任教授——随着麦肯锡主义在美国的逐渐盛行,不少有先见之明的电影从业者乐于趁此时机离开眼看着即将混乱起来的好莱坞。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英国电影的日益兴盛并没有让玛格丽特停下她的脚步——她和电视广播行业的垄断巨头BBC达成了协议,每年将有至少一部电视剧在该台播放,根据收视进行定价,如果BBC有其他看中的电视剧,BBC也拥有优先购买权,当然,此时电视剧的价钱就由英国梦说了算了。
在此之余,玛格丽特和J.A.兰克三次合作,成立了日不落广播传媒公司,开通了电视台,播放两家公司的电视节目,并在其余时段填充了电视购物、电影评论、时尚买手等其他节目丰富电视内容。
——不得不说,这两个决定都是很冒险的,电视行业一直以来都不怎么景气,而电视剧本身就卖不出什么价钱,还要根据收视来定价,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玛格丽特走了一步臭棋——“她一定会血本无归的!”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只有艾琳抱着截然相反的看法——她得说,这位公主上辈子落得那般下场实在是没有选对路子,她简直就是电影天才!电视剧的发展从来都是英国文化娱乐业的重要一块,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民众早已不满足于单一无趣的电视转播和新闻广播,他们开始需求一种更丰富、更有趣、更能打发时间的东西,电视剧就是这样顺应了人们的需求而生的,那些看似无趣的电视剧充斥了人们的业余时间,玛格丽特能先于所有人想到这一点,只能说她的确具有这方面的天赋。
“你确定我们的第一个电视台要做动画节目吗?”雷厉风行的“女强人”玛格丽特难得纠结,“你知道兰克一直都想做动画,而我始终觉得那是小孩子的东西——英国的儿童数量可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