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位宽袍大袖的中年文士领着两队持枪挎刀的劲装大汉朝李曜等人快步走来,这文士年约四旬,面如冠玉,颌下三缕微髯,举手投足,风度翩翩。
崔元逊忙跳下马,远远地打招呼道:“元逊见过堂叔。”
那文士捋须笑道:“我道是何人,原来是八郎来了。”随即注意到驻马在前的李曜,眼睛微微一眯,上下打量她两眼,见对方身穿一袭素色男子袍服,样貌极其秀美,忙拱手问道:“敢问这位郎君尊姓大名?”
李曜稳稳坐在鞍上,叉手道:“某姓李,字‘明真’,却不知郎君如何称呼?”
文士听见她的名字,神色立时一恭,掸了掸袍袖,激动地上前长长一揖:“草民崔晓,字民令,不知贵……公子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李曜道:“崔君客气了。”
随后,崔晓朝身后挥手示意了一下,一个大汉迈步走到李曜坐骑旁,双膝迅速弯下,面无表情地跪伏于地。
李曜会意,把腿一抬,在大汉的背脊上轻巧地一点,便带起一阵清风,飘然站在崔晓身前,微笑道:“劳烦崔君引路。”
众人纷纷将坐骑交给那些劲装大汉,然后紧紧跟在崔晓和李曜的身后,穿过一条石径,转过一道回廊,便来到一栋雕梁画栋的阁楼。
这时楼内正隐隐传来稚气的读书声,崔晓笑道:“两个小郎君都是非常刻苦的孩子,呵呵……”
可李曜却忽然止住了脚步,崔晓奇怪道:“公子,怎么了?”
李曜道:“我不想让孩子们看到我,还请崔君去将他们领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