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永世帝唐> 第三百四一十章:为苍生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一十章:为苍生计(2 / 3)

非其他才能。若皇室因此而礼聘颜氏子弟入仕,为礼部或鸿胪寺官员也未尝不可嘛。

而且,太子经外孙谏议,以后官员子弟入仕者,皆在十五岁后入军事学院少年营学习三年。三年后,入仕为文臣者需参加科考,若进军伍,又必须在军事学院内继续深造。

目前,军事学院尚未完备,及完备后,还要向天下招收学生。若干年后,凡文武之臣,非出身军事学院之少年营不用。

此少年营以军法治学,考核严谨,无才能者,断无出仕之可能。”

此言一出,颜氏几人惊诧了。

颜思鲁不敢置信的说道:“这出自你的谏言?”

殷清风点点头。

颜思鲁缓缓的说道:“历代朝代更迭,首在臣子不忠。陈胜、王莽、曹操、司马懿皆如此

姑翁初闻军事学院,以为此乃太子整治武事,为内治天下外御异族做准备。今日听了你之言,原来其中还有这等深意。

以后,圣人与文武之间既是君臣又是师生天地君师亲若再有人谋反皇室,天下共讨之

以军法治学,好啊非出身军事学院之少年营不用,妙啊无才能者不可出仕,更妙啊

启用贤才不如培养贤才。以军法治学,哪怕其中一些人不能出仕,却也是严修己身之辈科考之前先要过学院之考,双管齐下,大唐以后的佐臣,皆为才干之辈大唐兴矣大唐兴矣”

颜师古等人虽然早就知道一些军事学院的内幕,也知道少年营的存在,可少年营真实的用意,他们却首次听说。

若是真按照殷清风说的那样,人在未来岂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而且,这一走就要经过重重考核。他们的品性,他们的才能,圣人皆了如指掌!

再等他们入仕后,圣人再依据他们的才能,分派在适合他们才能的官署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妙啊!

这个外甥了不得啊他还是一个少年郎吗?多少大学问者也提不出这样固国兴邦的谏言啊难怪闻礼欲要他来做殷氏的家主呢由他来治理殷氏,殷氏何愁兴旺?

他有如此之才,难怪会被太子捂藏在怀,不准他轻易与人结交呢!看来,要不是颜氏与其有姻亲,阿耶又主动召唤他,他未必就肯主动帮助颜氏

与他在政事上的才能相比,什么断句等等皆为小道。二十年后,他必为朝堂上的巨擘。那么,颜氏真如他之言,要勘改,然后刊行天下?

但,一切决定还是阿耶做主,就是不知阿耶会作何决定

殷清风道:“颜氏传承千载,姑翁当知晓“百姓”一词的起源。

外孙遍观史书,从东周分封诸侯之后,天下战事便接连不断。当初,得姓、得子姓者,皆以有姓氏而自傲。但三千年来,人们为躲避战祸,迁离祖地、弃守祖茔、支脉分散、子弟流离

更有甚者,后辈不知先祖荣光、不知祖宗名讳!

这,皆为战乱之害!

李唐未必永存,但李唐每安稳一年,百姓便免受一年战乱之苦。

李唐想要长存,文治武功样样不能少。武功有人去做,外孙身为人,便想着如何文治。

外孙既要上谏君王爱民惜民,也要下劝万民忠君忠国。

万民忠君忠国的前提是万民能吃饱穿暖。所以,外孙奏言新式农耕之策。而今,外孙名下土地一年两种之下,亩产达到六石余。只要不懒不惰之人,每年四石五石的亩产足够养活家人。

仓禀足了要知礼仪。如何知,这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不但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礼仪,还要告诉他们为何要忠君忠国。

万民知礼仪,又忠君爱国,大唐就可兴盛,大唐就可长存!”

“好!说得好!”颜思鲁响亮的声音,绝不像是他这个年龄应该有的。

等胸膛平缓了之后,他说道:“好孩儿啊,你说得好啊自古万民之苦皆因战乱。若要免受战乱之苦,民要吃饱,民要知礼,民要忠君你的志向远大啊

但”他目光炯炯,“你做到了!只农耕令和军事学院两策,你做到了!”

“是啊他做到了”颜师古几人也在心中感叹道。“他不但做到了,而且比前人做得更好!”

百姓无饥寒之苦,臣有选拔之策,哪怕连续出两三任的昏庸君王,这江山也会安稳如初。只要等到中兴之主出现,李唐还是那个李唐,国祚依旧会绵延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奇才啊

李唐有他,是皇室之幸,也是万民之幸,更是殷氏之幸。

殷清风道:“可能外孙有吃苦的经历吧。

外孙自蒙学以来,以为天下大道皆存书中。等外孙为吃饱穿暖而挣扎时才醒悟,原来,书中没有千钟粟也没有黄金屋,想要不挨饿受冻,就要动手去做。

外孙动手做了。于是,有了仙居坊,有了滋味楼。有了仙居坊和滋味楼之后,外孙就在想如何才能兼济天下呢?

于是,不再为吃饱穿暖担忧的外孙开始思考了。”

嗯?别停啊继续说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