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永世帝唐> 第二百九十二章:喜宴喜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二章:喜宴喜宴(3 / 4)

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再朝里面灌上蜜蜡,点燃便是今天蜡烛的雏形了。

蜡烛在古代属于奢侈品。西京杂记里说:“闽越王献高帝蜜烛二百枚,帝大悦。”

蜡烛除照明外,还有祭祀的功能。

玉烛宝典中说:“腊者,祭先祖蜡者,祭百神。”

礼记杂记也有一段关于春秋鲁国的蜡祭活动的记述:“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

也就是说,到了春秋时期,蜡祭已从单纯的祭祀活动变成了一种重大的节日庆典,也就是后来的腊八节。

古人最早制蜡的蜡料主要来自两种昆虫蜡:黄蜡的原料的蜂蜡、白蜡虫是白蜡烛的原料来源。

蜂蜡的来源是蜜蜂。

在蜡烛还是贡品的时候,各地官员每年都要勒令百姓进山收集蜂蜡和蜂蜜。

白蜡虫的饲养历史也不短。

大约从唐朝的中后期开始,居住在现代的四川西昌一带的“南僚”,用白蜡和汉人交换生活物资。

到了宋朝,华北、淮河一代饲养白蜡虫已经是当地百姓的主要副业了。

出了蜂蜡和虫蜡之外,古人还把油脂做的蜡烛叫做牛油大蜡。

牛油大蜡的原料不一定是牛油,更多的是羊油。因为古代禁杀耕牛,相应的牛油就是动物油脂里的贵族。把其他动物油脂做成的蜡烛叫做牛油大蜡,不但显得档次高也能卖个好价钱。

但是,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的成分,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

现在肥皂是仙居坊的主打产品。若是把肥皂用盐酸或其他酸类进行分解,就能提取出硬脂酸。硬脂酸是一种白色物质,手摸着有油腻感,用它制成的蜡烛质地很软。

其实,硬脂酸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脂肪酸,几乎所有油脂中都有含量不等的硬脂酸,在动物脂肪中的含量尤其高。这也是古人用动物的油脂做蜡烛的原因所在。

殷清风现在还没精力去改良冶炼技术。

中国的铁矿是以硫铁矿为主。他若是去改良冶炼技术,就能得到硫酸。硫酸与肥皂结合,就得到了制作蜡烛的原材料硬脂酸。

这种制作蜡烛的方式,是法国人在一八二五年获得的生产硬脂蜡烛的专利。

殷清风没有等到天上的街市出现,就随着人群去了杜伏威的宅子。

能来到这里参加宴席的,品级必须是三品以上的。也就是,他们都是永业集团的加盟商。

所以,不管殷清风是什么辈分和年龄,他都有资格坐在这里。

就算他想不去都不行,首先李世民就不会答应。

也是。李世民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爵位来,单凭杜伏威还真没这么大的面子。

只是李世民把他叫到主席上坐着恐怕没那么简单啊

杜伏威这里平时是父子同食,餐桌不是郧国公府的圆桌而是欧式的长桌。

成语“无出其右”表明周、秦、汉时把右边作为尊位,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比如,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等。刘关张结义的时候,关羽便在刘备的左边跪着。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成书于先秦的道德经中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是“左”为尊的一个证明。圣人拿着“左契”而不会去逼着人还债。为什么“左契”比较重要呢?契,指的是契券,古代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都用契券。

它是用竹木制成的,中间刻横画,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劈为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

现代人立字据一般都会是一式两份或一式三份,其根源便在此。

殷清风作为主陪,和杜伏威分坐桌子的两端。杜伏威的左手是李世民,右手是裴寂他只管闷头吃喝,谁要敬酒他就跟着喝一杯

杜伏威的状态比他好多了,不时的和李世民敬敬酒和裴寂说说话什么的。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一场一团和气的喜宴时,李世民放下筷子说道:“淮阳侯曾对某说,由朝堂向东修路至潼关,永业集团修路至彻陈仓。由于两段路的距离相近,可以通过计算支出的多少,来查明是否有人贪墨”

殷清风在听李世民提到他爵号的时候,就正身坐好了。果然,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反正其他人的脸色已经从开始的诧异到后来的面无表情。

在座的都是在官场混了许久的老狐狸,李世民能在这种场合下突然提到这个话题,意有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