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永世帝唐> 第一百章:未来五年(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章:未来五年(四)(2 / 2)

然太少了!好不容易解决了阿兄,正想大施拳脚,好好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结果就三句话,而且还是早就讨论过的事情,当然太少了。 “叔叔可知一句话叫做“帝王一句话,臣民跑断腿”?” “什么意思?” “帝王要颁布一项政令,首先要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研究如何解决,最后才让官员去落实。 这道政令对于各地官员来说,就是纸面上的几句话,但想要完全的完成这个政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以新式农耕方式做例子。 首先,河北与江淮两地,因为气温的不同、耕种的五谷不同、人口数量的不同、官员的能力不同等等,可能河北只需两年就能完成,而江淮地区需要四年才能完成。 其次,叔叔又如何确定各地已经完全按照政令的要求,达到叔叔想要的结果? 所以,政令颁布之后,要给各地官员一个合理的时间去完成,然后再派人去检查他们完成的情况。不能说叔叔在长安下达了政令,这个政令就能立刻落实的。 越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政令,越不能急着制定,也不能急着去要求各地官员去完成。 前面的三件事,在小侄看来,如果五年内能完全落实,已经很不错了。这三件事,对于绝大多数的官员和百姓来说,都是他们没经历过的,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需要时间去认同。 而一旦他们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他们才会真心的支持。只有获得百姓的认可、支持,他们才能从内心里感激颁布这样政令的那个人。” 李世民一边认真听殷清风解释,一边在琢磨,从没接触过政事的殷清风,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如果说帝国之论,尚且看做是出自少年的臆想,可涉及到政令的具体实施,就不是一个未涉世事的少年能知道的。 还有,刚才殷清风说他不能出仕的理由,这也让他难以接受。 不管马蹄掌、新式农耕、铜钱改制等,都可以看做是殷清风聪颖的缘故。可是想做到看清人心险恶、面对名利不动心,就不是一个还不曾及冠的少年能说出来的话。 殷清风出身世家,的确不假。可他是庶子庶孙,殷峤绝对没可能去教导他这些,就更别提殷元了。而且,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他在两年前,不但没有显露出任何过人之处,甚至表现得比他阿兄更内敛木讷。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