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明之崛起1646> 第五十九章 开源不节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九章 开源不节流(2 / 2)

用。

他画出详细的图纸,建造工作就交给宋应星负责了。

说实话,对古代工艺非常熟悉的宋先生来指挥建造水泥窑,比苏承羽的效率要高出不少。

十日之后,耐火砖搭建的立窑建成,开始点火。

苏承羽再次来到水泥场指导首次烧制过程。

宋应星按他所说的水泥原料配方,将石灰石、粘土、沙粒磨碎混合在一起。

只是苏承羽并不记得这三者的混合比例,所以暂定为八份石灰石,两份粘土,加少许沙粒。

立窑中的木炭已经烧红,宋应星指挥工匠们将混合的灰土从顶部倒入立窑,然后再倒一层木炭,再一层混合灰土,依此类推直到将立窑装满。

随后六名壮汉同时拉动两部风箱,大量空气经过热风室从立窑底部吹入。窑温迅速升高起来。

烧制一窑的石灰通常要四五天时间,但使用了新型的立式结构窑体,加上热风室鼓风,苏承羽估计大概只用一天半工夫,窑温就能达到1300度的目标。然后再煅烧大半天,应该就可以形成水泥出窑了。

两天后,宋应星将几大筐立窑中烧出的成品运至龙卫军营,呈给苏承羽看。

苏承羽扫了一眼便知道烧制并不成功,虽能看到些灰色的水泥物质,但还有大量白色硬块掺杂其中,应该是烧制不充分所致。

他吩咐宋应星将人力风箱换成畜力鼓风设备,增加沙粒比例,并延长烧制时间,重新再试。

宋应星点头记下,正要转身离开,苏承羽忽然想起硅酸盐水泥的反应中好像需要铝参与。

于是他立刻叫住宋应星,让他在原料中再加一些铁矿石粉。这是他眼下唯一能想到的含有铝的东西。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