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陈家村的喜事
这些女人中很多一部分人是一辈子也没走出过陈家村,一来的路途遥远,二来是家里没钱,就算去了集市也没钱,索性她们从没离开过陈家村。
而现在不同了,有了马车,早上去赶集,第二天就能回来,于是女人们都想去外面开开眼界。
这可到把赶车的陈老六急坏了,他看着满车的女人问道:“你们都坐满了,我坐哪呀?”
三姑见状说道:“少废话,你要是害羞就把鞭子给我,我来赶车。”
陈老六顿时脸红了,别看陈老六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可到现在还没找到媳妇,原因很简单,一来是家里穷,二来村里女人少,别的村的女人也都不愿意嫁到这么远地方,最后陈老六的婚事便一再的耽搁,一直耽搁到现在。
而村里选他当车夫,也是为了他着想,不忍心看着他老打光棍,于是把本村最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也是希望去镇上赶集时,能找个好对象。
村长见状说道:“好了,这么大的人,还怕一群女人不成,上,别忘了你这次出门的任务,就算骗,你也要给咱村骗个媳妇回家。”
陈老六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咋骗呀?”
满车的女人们大笑道:“让你骗一个回来,这还不会,就说家里有钱,这车是你家的。”
姥姥见状说道:“少听他们的,没钱咋的了,你就学你陈大爷,为人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平时勤快点,保证会有姑娘看上你的。”
三姑见状坐在车上笑着说道:“曹老太太说的对,要不咱们陈大爷本分勤快,她老也不会千里迢迢嫁到我们找个穷地方,你就听曹老太太的,争取给咱们村再添个大家闺秀。”
陈老六被众人一逗,立刻脸红了,哪里还抬得起头,只是嗯啊的答应了一声,声音小的就像蚊子一样,就像一个腼腆的孩子一样无辜的站在马车边上。
三姑见状用胳膊肘碰了碰二舅奶说道:“还不拉上来,等着天黑呀?”
众女人立刻明白过来,纷纷拉着陈老六上车,量他七尺男儿,也硬是没能逃脱这群女人的魔爪,最终还是被按在了马车上,被一群女人们逼着赶车进了城。
而我和姥爷只能看着马车偷笑,虽然没能坐上马车,可大家都很开心,笑得差点闪了腰,甚至还有人议论陈老六会不会找到一个好媳妇。
当然这些众人不用担心,这么多女人去,想必今天陈老六今年走了桃花运,否则也不会第一次赶车就坐了如此多的女人。
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玩笑,具体他陈老六是不是真的走了桃花运就不得而知。
等第二天众人回来我们才知道,陈老六这次还真认识了一个不错的姑娘,听说是隔壁吴村的,今年二十四,人长的一般,家里也困难点,但手艺不错。
听说那天这姑娘去镇上卖鞋垫,回来的路上正好看到他们的马车,于是就搭着他们的车回了吴村。
于是三姑她们就把姑娘安排在陈老六身边坐下了。据说那天三姑等人为了让姑娘对陈老六有个好印象,把陈老六好一顿夸,弄得陈老六是一直红着脸回来的。
再后来去镇子赶集,村里就有更多的女人想去看看,因为大家也都想把自己家绣的绣花鞋和鞋垫拿到镇上去卖,虽然换不了几个钱,可也能给家里填补一下家用。
一时间村里家家忙着做鞋,缝鞋垫,平时手艺不好的,也都纷纷跑到姥姥门前的稻谷场来学习手艺。
而姥姥则多了一个新任务,就是教大家绣花,我的姥姥果然不是一般人,不但绣花绣的好,花样也多,每逢姥姥拿出新的花样,几乎是家家传诵,人人效仿,一时间稻谷场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在姥姥的指导下,陈家村的绣花事业蓬勃发展,在百里之外的镇上也是赫赫有名,只要到镇上买鞋和鞋垫的,几乎人人都问是不是陈家村的,不是陈家村出的鞋和鞋垫,人家还不稀罕。
可大家忙了几个月后,就没时间绣花了,因为秋收的季节到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稻子。就连平日经常出门的姥爷,这个时候也会留在家里收稻子。
姥姥家因为人口少的缘故,地也不多,虽然里面有姥姥的份,可姥姥脚小,根本不能下地干活,所以种地的担子落在了姥爷一个人头上。
也幸好姥爷人缘好,平时总是帮大家修补房子,所以大家年年帮忙,今年也不例外,而我则成了跟屁虫,每天跟在姥爷身后,跑来跑去,虽然不会割稻子,可送饭送水不成问题,偶尔也拿着筐在田里捡稻穗。
秋天的陈家村,时而秋风飒爽,时而烈日当头,微风吹过成熟的稻子,翻起金黄的浪花。只见家家户户一头扎在地里割稻子,恨不得一天收完所有的稻子,即便是烈日当头也从未能阻止村里人收割的喜悦,几乎人人都咧着嘴笑个不停。
而这时候的人们也都忙的起早贪黑,直到把沉淀淀的稻子一捆一捆割下来,立在田中,然后在一车一车拉回到稻谷场,打成粮食,捆成草垛,在稻谷场里堆满一座一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