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遥梦情> 第二章 红棺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红棺材(1 / 2)

第二章 红棺材

我叫孟一凡,今年6岁,我的妈妈是陈家屯人,她是个可怜的女人,因为生了一个女孩被婆家嫌弃,最终还是没能逃离离婚的命运,不得不带着我回到了乡下的姥姥家。

姥姥家住在农村一个很偏僻的地方,那里方圆百里没有人家,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到了姥姥家,妈妈丢下我就进城打工去了,而我则要跟着六十岁的姥姥和姥爷生活。

姥爷是一个性格沉闷的人,每天过着朝五晚九的生活,早上天不亮就走,晚上九、十点在回来,也不知道每天忙些什么?

姥姥则说姥爷是干大事的人,对于姥爷每天早起晚归的生活习惯,姥姥早已经习以为常。

我的姥姥是性格沉稳的传统女人,一生不爱说话,却人缘极好,唯一的两个遗憾就是没上过学堂和那双脚。

姥姥的脚不是天足,而是标准三寸金莲,这在农村是十分少见的,这也标志着姥姥跟其她农村女人的不同。

有人说姥姥原先是大家闺秀,不知道为何下嫁给了一穷二白的姥爷,而我的姥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瓦匠,听姥姥还去盖过人民大会堂,还曾经在日本的威胁下救了不少人,当然这些说来就话长了,咱们就此不提。

而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穿着姥姥的三寸绣花鞋满地跑,每次姥姥看到都是微微皱眉笑笑,然后远远的喊道:“小心点,别摔了。”而后继续用绣花针抿抿头发,一针一线的缝缝补补,这就是我的姥姥。

我很喜欢我的姥姥,可我不理解,为什么妈妈丢下我就进城打工去了,虽然我问过姥姥,姥姥总是对我说:“你妈妈有她的难处,她过的也不容易,你要为她着想。”

也许这就是我的孟一凡的命吧!所以我平日里很少出门,不是我想听话,而是按照姥姥说村里有点不干净。

当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不干净,只知道不离开姥姥的视线就好,而姥姥的视线便是自家门前的那一小片菜园,我很喜欢在里面抓蜻蜓,挖蚯蚓。

直到在村里住了半年,我才渐渐知道什么叫不干净。

村里有个习惯,就是每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所以每天下午三点以后大家就没事干了,这个时候大家就凑到一起纳凉、聊天。

因为姥姥为人大方又贤惠,所以村里的许多女人都愿意聚到姥姥家的小院子里,一来是照顾姥姥腿脚不便,二来是姥姥家正好在村子的正中央,而且姥姥总是慷慨大方的弄些好吃好喝的招待大家,所以村里的女人都愿意来我家,而我则拿着一个小马札坐在一边听他们聊天。

这天隔壁的三姑的一进门就喊道:“曹老太太,不好了,出大事了。”

姥姥本家姓曹,大家都喜欢叫他曹老太太,听起来就像戏文里唱的大观园,我很喜欢这个称呼。

姥姥一看是隔壁的李三姑,立刻笑着说:“小李子,你又一惊一乍的做个啥,看把你吓的,难道天要塌了不成?”

李三姑紧张的从一旁拿了一个马札,一屁股坐下,拉着姥姥正在纳鞋底的手:“昨晚出大事了?咱村的王二丫差点就吓死。”

姥姥一听,连忙放下手里的活问道:“咋回事?”

李三姑神经兮兮的说道:“听说,她昨晚见鬼了。”

姥姥惊讶的放下手里的鞋底,仔细的看着李三姑道:“鬼?啥鬼?你瞎说啥呢?怪吓人的。”

李三姑见姥姥不信,一拍大腿说道:“真的,不骗你,现在二丫人还躺在家里说胡话呢?一口一个鬼字,可把二丫的丈夫急坏了,你腿脚不方便,我才特意来告诉你的,现在全村人都知道了。”

姥姥吸了口冷气,掐手开始算日子,这么一算说道:“不对呀,昨日也不是十五,怎么可能呢?”

李三姑叹了口气说道:“可不是吗?大家都觉得这事有点蹊跷,正等二丫醒了问个明白。”

姥姥听闻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状态,似乎脸上还带着一点焦虑的问:“那二丫没事吧?”

李三姑感叹道:“没事,就是吓的不轻,到现在还在发高烧,说胡话呢?”

姥姥立刻对三姑说道:“那你再去看看,记得有啥消息告诉我一声。”

三姑答应了一声,连忙起身就往村里头的二丫家跑去了。

我则好奇的问姥姥:“为啥每逢十五才闹鬼呢?”

姥姥看了我一眼说道:“小孩子家记得,不该问的别问。”

我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这是我来这里最迷惑的事,村里只要赶上十五月圆之夜,就家家把鸡鸭鹅锁到圈里,早早的闭门熄灯,连大门都不出半步。

即便是忙大事的姥爷也不例外,准会在那一天早早的回来吃饭,吃完饭往床上一倒,就再也不出门了,然后等第二天天大亮的时候在走。

而第二天,我准能从三姑的嘴里知道村里死个猫呀狗呀之类的家畜,可我却根本不知道这猫狗是怎么死的,甚至一次也没能见到那些死去的猫狗。

而乡下这种小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