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铭出生在足球之乡,但他具体分得清足球篮球和排球还是在初中以后。小学时,他知道学校的体育用品只有沙包。皮球和乒乓三种。
由古庙稍加改造而成的村小学校里,戏台前树着一根木桩,顶端安着一张木板和一个铁圈。由部队转业的体育老师说这就是篮板,打篮球用的,至于什么是篮球怎样打篮球他都没教。在木桩旁边,是一张用土砖和两块石板砌起来的台子,东方铭三年级时从同学那里知道这就是乒乓台并学会了打乒乓球。但在乒乓台子上打乒乓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时间台子总是被高年级的同学霸占着。
小学的体育课几乎没有变化,先是立正稍息一二一,然后是反复做广播体操,最后抬出一筐皮球解散自由活动。大大小小的皮球倒是很多,但没几个学生去拿。他们不知道怎么玩皮球,只会踢毽子,丢沙包,有些学生从家里拿来一根绳索当跳绳。低年级的体育课主要由年青语文数学老师代上,学校唯一的专职体育老师是位退伍军人,他只知道整理队列和表演擒拿格斗,从来不教其它内容。在高年级的很多体育课上他都要求全班男生一起围攻他,直到把他摔到为止。但他从来没被摔倒过,倒是所有男生被他拎着胳膊摔得东倒西歪。
低年级时,东方铭往往抱着两三个皮球不知道怎么玩。后来他发明了一种玩法:把几个皮球同时丢进学校门口的小河里,几个同学不停地向河里扔石子,在石子泛起的浪花推动下,漂在最前面的皮球就是赢家。这种玩法不断改进,后来演变成几个同学拿木棒或树枝在水面上轮流击打皮球,谁的皮球漂在最前面就算谁赢。不经意间,体育课上,皮球和学生都漂出了好几里地远。下一节上课后,总有几个浑身湿漉漉的同学站在教室门口,他们是在几里以外把皮球从河里捞上来跑回来上课的,当然会迟到了。
高年级时,东方铭和同学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体育课上把那位退伍军人摔倒。这个愿望终于在小学毕业前夕实现了:体育课上,东方铭和另一位后来当了屠夫的同学埋着脑袋死死抱住退伍军人的大腿。退伍军人两只大手象两把铁钳紧紧夹住他俩的颈脖,东方铭感到快要透不出气来但两只手丝毫没有放松。两三个同学跳起来从背后使劲吊着退伍军人的脖子,另外两个同学从侧面不停地挠着他的腋窝。退伍军人终于扑哧一笑,手一松轰然倒地。
初中时,体育课有了实际的内容: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50米短跑是中考必须达标的项目。东方铭个子矮小,加上小学没有一点基础,三个项目一个都不能达标。初中三年的体育课上,东方铭绝大多数时间在练习这三个达标项目,皮球很少有时间去玩。不过他还是慢慢分清了几种主要的皮球:有网的是排球,有圈的是篮球,有门的是足球。
经过三年的刻苦训练,东方铭的体育成绩勉强达到了最低要求。因为中考成绩优异,他考进了全县最好的学校,全省8所重点高中之一的县中。这个学校每个角落里都弥漫着足球的气息,走廊上,操场上课间到处都是踢足球的男生。学校的篮球场几乎没人打篮球,每一个篮球场都被当成了五人制足球小场子。
不会踢足球的男生往往不被当成男生看待,校足球队的主力成了全校男生的偶象。每当有校队的比赛,全校男生都会倾巢出动,呐喊声响彻云霄。学校里有一块全县所有学校中最标准的足球场,1987年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曾在这里进行过几场比赛。从此这里就被称为四川足球之乡,最初全兴队的何兵刘斌等就是从这里踢出去的。原国家队主教练高丰文也曾经来学校指导过校队的训练。
东方铭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喜欢上足球的。刚进高中时,课余时间东方铭只喜欢打乒乓球。但他很快发现校园里打乒乓的主要是女生,男生很少。体育成绩还是东方铭的心病,高中对体育成绩的要求比初中高得多,初中好不容易才达标的成绩离高中的最低达标要求又差了一大截。课外活动时间,他总是一个人在沙坑边练急行跳远。他助跑的距离很远,这样可以把短跑冲刺和弹跳结合起来练习。
虽然沙坑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但东方铭的训练还是会经常被打扰。操场中心比赛场地的足球偶尔被一些脚法较差的“高射炮”打到这里。沙坑周围的狭窄面积上也总有三五几个人在那里踢球,每隔几分钟他们的足球就会滚到沙坑里来。东方铭不得不一次一次把球给他们抛回去,后来他就用脚踢。最初他只知道用脚尖使劲捅球,球又快又急,过来要球的同学往往防不胜防,球反而从他们的空隙间穿出去了。这样捅球脚趾头很疼,后来他就用脚的内侧或脚外侧踢,踢出来的足球经常南辕北辙,划着诡异的弧线反而串到沙坑的另外一边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一下学期时东方铭的体育成绩终于达标了。他捡足球的技术也进步了不少,基本上能够把球踢到他想踢到的位置去。他慢慢地觉得踢足球还真有意思,几天没踢球脚还有点痒痒的。这一年,东方铭的个头由145cm长到了160cm,声音也变得有些粗莽了。每天他都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一下课就跑到操场抢到足球胡乱踢上几脚心里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