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来生依然爱你> 52.最柔的声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2.最柔的声音(1 / 2)

“尤孟娘怎么能想出来的呢?这样的诗很难写吧?”依依的问题没完没了。

“是呀,这种诗很难写的。”我缓缓地说,“它兼诗兼谜,创作不易,因而并不多见。又因为它设想新奇,能启迪人的智慧和心思,所以人们既称它为‘神智体’诗。”

“那,是谁发明的这种诗呢?是尤梦娘吗?”

“是谁发明的还没有人考证,不过绝对不是尤梦娘,因为还有一些诗人也写过这种诗,像比较有代表性的苏轼的《晚眺》,就是其中之一。相传苏轼写这首诗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呢!”

一听有故事,依依的好奇心就来了:“什么故事?快讲啊!”

“让人家慢慢讲嘛!”我看了看依依,“我渴死了,去,给我舀碗水!”

“哼,你自己不会去吗?烦死人,光累人家!”依依哼哼唧唧的,还是端来了水,“给,快点儿喝!”

我接过碗送到嘴边,装作喝水的样子,可就是一点儿也不咽下去。这下,依依可急了:“快点儿,快点儿嘛!”

又过了一会儿,依依伸头往碗一看,冲我背后给了一拳:“呀,你还没喝呢!”

“吓,看你,把我的牙都碰疼了!还弄人家一身水!”我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找的嘛!

“怪你自己,谁让你骗我呢!”依依嘻嘻地笑着,幸灾乐祸的笑,开心一刻的笑。

“好,不喝了。吧碗送过去吧!”

依依乖乖地接过碗,很快地送过去,又很快地回来。

“该讲了吧?”

“好吧——”我无可奈何地讲道,“据宋代《回文类聚》记载,一次,辽国使者在苏轼面前班门弄斧,吹嘘自己精通诗词,无人匹敌。苏轼就出示自己的神智体诗《晚眺》向他请教。辽国使者在那些歪七倒八、颠三倒四的字句面前,欲入无门,顿时哑口无言,红着脸连连道歉,表示以后再不敢谈诗了。”   “那首诗是怎样写的呢?你给讲讲吧!”说着把纸和笔很恭敬地送到我手上,于是,我就很痛快地答应了。

(此处有图片,无法显示,抱歉!链接可以看到:http://duantangok。blog。163。com/blog/static/18136238020128412323654/)

“哦,这一首你可别先说,看我自己能不能读出来。”看我写完了,连忙警告我说。

“长亭短景——”

“画,旧体字‘画’,下面框里少一个人。”我插嘴说。

“噢,长亭短景无人画,大老——”

“老大。”我纠正道。

“老大横拖——”

“qiong,竹篾的意思,上面是一个竹字头,瘦瘦的,长长的;下面是回首的‘回’,反过来,可以读‘回首’。”

“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

“古体字‘云’,和上面的‘雨’断开了,可以读成‘断云’,再下面的字是江河的‘江’。”   “啊,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峰,‘峰’的山字旁歪了,是‘曲江倒蘸歪山峰’。”

我扑哧一乐:“不能读成‘歪山峰’。”

“那,那读什么呢?”依依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了。

“你以前学过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横看成岭——”

“啊,我知道了!是‘侧山峰’!”

“反应还够快的!”我笑了笑说。

“那,这首诗连起来就是: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噢,我会读神智体诗了!我会读神智体诗了!”依依欢快地大呼小叫起来。这时的她,完完全全一个天真的孩子。

但愿依依能永远快乐!不知怎的,我的心里忽然冒出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念头来。于是,我的声音里就充满了爱怜:“看你,还像个孩子!“

“你,你说我像个大人吗?”依依停住了笑,神色有点儿怪怪地望着我。

“不像,不像,一点儿也不像,你还小着呢!”我想起了和依依初次见面的情形来。

“我怎么还小着呢?我都十四岁了,陈姨都说我像个大人了呢!”依依忽然不高兴了。

“看你,看你,说你大吧你不高兴;说你小吧你还不乐意,真是!”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人家什么时候嫌你说我大了?”鲜红的小嘴嘟了起来。好像那熟透的红樱桃。

“第一次见面时——”

“啥第一次见面时?谁和你见面了?”狠狠地瞪了我一样,脸色绯红了,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唉,我是说第一次,第一次和你会面——噢,第一次会见——不对,是第一次会晤——噢,也不对,是第一次见到你时,第一次见到你时。”我结结巴巴的,总算是表达确切了。

“样子!”吃吃地笑了。眉毛弯弯的,好像那秋天的弯月亮。

“我那时说你显大,你明明生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